科教新报 2025-08-04 11:24:40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高双艳 朱爽
张健全,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张家界市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发展处主任、张家界市首批名师。张健全28年扎根教坛,12年守望乡村,22年坚守班主任岗位,从课堂耕耘者到教师培训师,从勤于阅读、笔耕不辍到培训讲座、授业解惑,他以语文为舟载学子渡岸,以“摆渡人”之姿渡同仁精耕细研,用专业与情怀做教育路上的“燃灯者”。
“叮叮叮……”凌晨五点半,星子还缀在黛色天幕上,闹钟的鸣响划破寂静。张健全已坐在书桌前翻开书卷,通过早读开启了他充实忙碌的一天。这样的早读,他已坚持3000多个清晨,笔尖流淌的120多万字,是一名教育者写给教育的最美情书……天色渐明,他又将奔赴另一座城市,那里的老师们正等待张健全为他们带来一场精心准备的培训。
清华园里的觉醒
1997年,刚从桃源师范毕业的张健全,带着青涩走进广福桥镇的一所偏远村小任教复试班。那时的他,满足于“上好每堂课”的平淡,课余常与好友围坐闲谈。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六年后,他调入广福桥中学担任班主任,这可让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他犯了难。前辈那句“不跳出这个圈子,就永远只能在这一方被困住”的激励话语犹如一颗石子激荡起他心湖的涟漪,张健全反思自己的教育之路,决心突破自我,主动寻求成长。
2009年,张健全走进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成为职高班的班主任,他用心、用情、用爱助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真正的蜕变,发生在2015年底的清华园,在清华大学附小跟岗实习时,他被清华园里浓厚的学术气息感染,在日记中写道:“这段经历,我感叹又恐慌:‘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自己的肚里没墨水,站在讲台上教学生阅读,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灵魂的触动是行为改变的引擎,一个月的跟岗实践让“咸鱼”成了“书虫”:床头的教育论著被翻得卷边,批注密密麻麻;《教师的专业成长》里夹满便签,记着“今日课堂可用”的实操想法;就连出差途中,张健全背包里也总塞着一本日记本,随时记录培训交流的精华。他深知:唯有阅读与写作才会给他的生命增加底色。
笔尖下的挑战
2021年,借调到县教育局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的张健全把讲台搬到了稿纸上,手中的工具也从讲台上的粉笔换成了书桌前紧握的钢笔。然而,无论环境如何改变,始终如一、深深扎根在他心底的,是对文字那份炽热且纯粹的热爱之情。他深知文字所蕴含的强大力量,更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他常说,每一篇报道都是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告白,每一个故事都是对最美教育人的生动刻画,每一个字句都是对教师心声的真诚传递。张健全用心雕琢每一篇文稿,力求字字珠玑,句句动人,让文字成为连接教育者与社会的桥梁,用自己扎实的文字功底成为慈利教育的“代言人”。
此前数年的一线语文教学经历也成为了他“妙笔生花”的底气。“脚下有乾坤,笔底天地宽”,教学经历和常驻一线的实地采访,让张健全在《中国教育报》、新湖南客户端、《张家界日报》等媒体发表新闻、散文达80余篇,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的王心蕊、慈利县龙潭河镇中学家长谢女士……他们的故事在张健全的笔下绽放光彩,成为教育发展的生动注脚,教育的温度也在此刻具象化了。
摆渡人的远征
2022年7月,一篇由张健全撰写的新闻通讯《湖南省慈利县丰富学生暑期生活:踢球滑雪激发运动活力》登上《中国教育报》头版。这篇通讯不仅展现了慈利县教育的多元活力,更是张健全决定改变人生航向的新起点。他决定回到县教师进修学校,挑战新工作——教师培训,点燃教师们心中的激情,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水平,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2023年,张健全顺利完成湖南省第四批教师培训师研修,从“学员”正式转变为“培训师”,开启一段关于身份转变、能力重构与自我突破的“渡劫”之旅。他的培训足迹遍布湘桂云新,培训也从一开始的一场到几场,再到十几场,直至今年超额完成预定的二十场,直冲四十场。同期,张健全创办“追寻幸福的教育”公众号,其中刊载的教育故事、最美教师优秀事迹、学生佳作等,特别是他在每篇文章结尾处撰写的教育对话,激励与点燃着更多师生。
截至目前,张健全获得国家级荣誉10余项,省级、市级荣誉20余项,成为“童喜喜说写课程点评师”“湖南省教师培训师”“湖南省校本研修指导师培训对象”“积极心理学指导师”“湖南省教师作家协会会员”,被聘为“湘教关爱行”授课专家……
磨旧的背包里,静静躺着厚厚一叠车票机票,那是张健全往返各地为各省教师做培训的见证。每一张车票机票都承载着他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其间还夹着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写着:“师者,非唯立于讲台之上,更在暗处搭桥铺路之间。”灯火阑珊处,张健全的身影显得愈发坚定,那纸条如同星火,点亮了他心中的信念。
岁月如歌,张健全的脚步从未停歇,他深知,教育的路途虽漫长,但每一步都铺满了星光。张健全表示,未来,他将继续推动全县乃至全国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以更专业的姿态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让更多孩子受益于优质教育,为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注入持久的温度。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