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慢性疾病管理:让健康伴着岁月慢慢走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4 11:03:57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颜萍平

人到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这些慢性疾病,常常成了银发族生活里的“老熟人”。它们不像急性病那样来势汹汹,却需要长期“关照”——管好它们,晚年生活才能更自在;若放任不管,反而可能拖垮身体。对银发族来说,学会和慢性病“好好相处”,比盲目追求“根治”更实在。

慢性病为啥要“用心管”?

慢性疾病就像性子慢的“访客”,平时可能没什么动静,但一旦疏于打理,就可能惹出大麻烦。比如高血压不管不顾,血管会悄悄变硬;糖尿病血糖忽高忽低,眼睛、肾脏都可能受影响。

但别担心,慢性病的关键是“能防能控”。医生常说“三分治,七分养”,意思是吃药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每天的吃饭、运动、情绪调节——这些小事做好了,血压、血糖能稳住,甚至能少吃药,生活质量也能跟着提上来。

日常管理:这些“小办法”用起来

吃对了,病就好了一半

不少银发族觉得“年纪大了,吃啥都行”,其实慢性病患者的饮食有讲究,但不用太复杂。少盐少糖少油腻。每天盐别超过5克(差不多一啤酒瓶盖),做菜时用葱、姜、蒜、花椒代替部分盐,照样有味道;甜食、油炸食品尽量少吃,米饭、馒头也别一顿吃太多,七八分饱正好;多吃“天然好食材”。新鲜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杂粮(玉米、燕麦)、优质蛋白(鸡蛋、鱼肉、豆腐),这些食物好消化,还能帮身体保持稳定;吃饭别“对付”。独居的银发族别总吃剩菜,哪怕一顿简单的杂粮粥配个煮蛋、小青菜,也比反复加热的饭菜有营养。

动一动,但别“硬逞强”

“我有关节炎,不能动”“血压高,一动就晕”——很多银发族对运动有顾虑,其实选对方式,反而能帮身体“松松绑”。选温和的运动。散步、太极、八段锦都很合适,每天30分钟,微微出汗就够了。膝盖不好的话,坐着抬抬腿、活动活动手腕脚踝,也是不错的锻炼;避开“危险时刻”。早晨血压容易偏高,别太早出门锻炼;吃完饭后歇半小时再动,避免心慌。运动时要是觉得胸痛、头晕,赶紧停下歇着。

吃药这件事,别“自己做主”

“药吃多了伤肝”“感觉舒服了就停药”——这些想法可能让慢性病反复。按时吃、按量吃。可以用“星期药盒”分好早中晚的药,再让子女帮忙设个手机闹钟提醒,就不容易漏吃了;不随便换药、停药。比如降压药,突然停了可能让血压猛地升高;降糖药随便换,血糖可能波动很大。有疑问先问医生,别听病友“推荐”乱改;家里备个“小账本”。记录每天的血压、血糖数值,去医院时带给医生看,方便调整治疗方案。

情绪稳了,病也能“乖”一点

银发族容易操心子女、担心身体,情绪波动大反而会让血压、血糖跟着“闹脾气”。每天找点儿喜欢的事做:和老伙计下下棋、跳跳广场舞,或者在家养养花、看看剧,保持心情舒畅,身体也会更“听话”。

记住:有不舒服别“扛着”

不少银发族怕给子女添麻烦,身体不舒服总想着“忍忍就过去了”。其实慢性病最怕“拖”——比如突然头晕、胸痛,可能是血压飙升的信号;血糖太低时心慌、手抖,得赶紧吃块糖。发现不对劲,及时告诉家人或去医院,才是对自己负责。

对银发族来说,慢性疾病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需要长期陪伴的“伙伴”。把饮食、运动、吃药这些小事做好,保持好心情,就能让健康伴着岁月慢慢走,安享自在晚年。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老年医学中心)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印奕帆

三审:田从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