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报》 2025-08-01 15:56:49
150年前《海底两万里》的幻想,如今在中国深海科学家努力下渐成现实,翦知湣便是其中佼佼者。这位出生于1966年的湖南常德学者,未曾想会与大海结下不解之缘,却将三十余载时光与智慧倾注深海探索。
少年时期的翦知湣立志成为化学家,1983年机缘巧合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在这里,他被海洋地质和古生物专业吸引,拜入汪品先院士门下。老一辈科学家的钻研精神深深影响了他,他坚信,只有第一手材料、数据,加上创新思维,才能做出好学问。
为获取优质实验材料,翦知湣积极参加国际古海洋学航次考察。1994年踏上中德合作“太阳号”南海考察船,1997年登上法国考察船参与西太平洋和南海考察。船上生活辛苦单调,他每日工作超12小时,前后准备超14小时。但他珍惜与全球专家交流的机会,认为这是快速成长的捷径。1999年,他作为中国科学家首次登上大洋钻探船,在中国南海采集高质量岩心材料,相关数据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凭借踏实基础工作与创造性探索结合,翦知湣科研成果丰硕。他主持30多项国家和部委项目,发表近300篇学术论文,39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于国际顶级SCI期刊,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探索海洋奥秘征程中,翦知湣利用“三深”技术——深潜、深钻、深网,推动海洋科学发展。在深钻方面,他担任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8航次共同首席科学家,与13国66名科学家,在南海北部深海海底钻取基底岩石,检验“大陆破裂”理论,揭示海洋盆地形成之谜。他还积极推进“海底科学观测网”建设,期望未来能“现场直播”海底火山爆发。此外,中国正筹建“国际岩芯实验室”,建成后将向全球开放共享,助力深海研究。
作为导师,翦知湣深知海上实践对深海科研的重要性,一有机会就送学生出海,让他们参与前沿研究。课堂上,他主讲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先后指导5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余名博士后,2022年被评为上海市“四有”好教师。他常与学生谈理想追求,鼓励他们走创新之路,认为创新源于对未知的兴趣。
30余年前,汪品先将钻研精神传递给翦知湣;如今,翦知湣又将探索精神传递给更多学生,引领他们站在国际前沿,在深海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书写属于中国科学家的蓝色传奇。
《文萃报》3474期综合《劳动报》、同济大学新闻网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来源:《文萃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