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1 12:33:45
文|文良安
在湖南印刷行业,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凭借着对印刷事业的执着热爱,30多年如一日深耕细作;他以诚信为笔,以创新为墨,绘就了企业发展的绚丽画卷;他心怀大爱的情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出一位企业家的担当与风采。他,就是湖南雅嘉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家森,一位在印刷领域熠熠生辉的先锋人物。
初心如磐启新程,匠心逐梦印春秋
1967年,白家森出生在湖南安乡一个农耕家庭。泥土的芬芳里,藏着他对知识的渴望。1986年,他揣着乡亲凑的路费踏入株洲工学院(现湖南工业大学)印刷工艺专业,成为村里屈指可数考上大学的孩子。1989年,这位优秀的学生党员带着“印刷报国”的理念,被分配到中国包装总公司湖南彩印厂,从技术员的油墨香里,开启了与印刷业的半生情缘。
2003年的非典疫情,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当时湖南彩印厂陷入停滞,承包主要车间的老板撤资离场,36岁的白家森临危受命。“账上只有3000元,设备急需大修,几十位工人等着吃饭。”至今记得那个暴雨夜,他连夜赶回老家安乡,冒雨骑行近80公里,借遍所有的亲戚朋友,筹集启动资金10余万元。在医院工作的妻子把钱塞进他口袋说:“亏完了,我养你。”
正是这份破釜沉舟的勇气,让他创造了奇迹。他带领工人保养老旧的机器,趴在地上修理传动带;三天三夜守在车间赶制水利厅送往国务院的紧急报告,当带着油墨清香的文件准时送达时,客户望着满身疲惫的白家森说:“白厂长印的不是纸,是信誉。”
2005年6月,湖南雅嘉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在一片掌声中成立。开业那天,白家森特意在厂门口立了块石碑,郑重刻下“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以此明志,誓将诚信作为立厂之基、兴业之本。
诚信为墨书华章,匠心作笔绘蓝图
雅嘉彩印的成长史,就是一部用诚信写就的教科书。2006年,一家同行接了笔高档画册订单却无力完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白家森,但他二话不说调出进口的海德堡尖端设备,派最好的技术员驻场指导。对方负责人感激地要分一半利润,他摆摆手:“我们是同行,不是对头。”
这件事让雅嘉在业内打响名气。三一重工的一名经理慕名而来,带着一份要求苛刻的产品手册订单:“三天交货,色彩误差不能超过2%。”白家森领着技术团队连续40小时调试设备,最终拿出的样品让国内同行都竖起大拇指。从此,雅嘉成了三一重工等知名企业的“御用印刷厂”。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沿海的同行接连倒闭。雅嘉的订单也掉了三成,有人建议裁员节流。白家森却在职工大会上宣布:“不减一人、不降一分,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他抵押了房子给员工发年终奖,那年春节,每个工人都收到了带着体温的红包和手写的感谢信。公司成立时的40名员工,大部分一直坚守到今天,生产部冯经理说:“白总把我们当家人,我们就把厂子当家。”
这种诚信基因渗透在每个细节里。公司的质量手册厚达300页,从纸张入库到成品出厂设置了20道检验关。今年年初,一批即将出口美国Trividia公司的产品说明书,只因纸张厚度比上一批货厚了0.01毫米,就被白家森拦下返工重印,为此企业直接损失了20万元。他在晨会上说:“客户要的是‘雅嘉造’的口碑,不是将就的产品。”正是这份坚守,让雅嘉接连拿下ISO三大体系认证,产品捧回“湖南出版政府奖”,他个人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授予“诚实守信的中国好人”。
创新为翼破茧出,科技作楫破浪行
初识白家森,给人的印象是可靠、规矩、低调、内敛。但是熟知他的人却说他在技术创新方面是“天马行空”“胆大妄为”。作为印刷行业屈指可数的高级工程师,他对技术创新的专注与研究,近乎痴迷。
公司刚成立就举债斥资400多万元,引进了省内少有的海德堡印刷,日本网屏的直接制版系统,2019年花200多万元买回一台全球罕见、原值超亿元而“休克”了10多年的“死机”,组织公司力量和全国高手排除重重困难,攻克万千难关,历时五年零三个月,完成设备的恢复、维修和功能性改造,于今年5月投入使用。
今年来,他和公司内外的技术人员一起攻克了“平装胶印机印制布类技术”“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技术”,”宣纸印刷技术”“间歇式轮转胶印技术改造”“无缝橡皮布印刷特种印刷技术”“胶印机色彩控制管理技术”“带墨计量供墨装置”等一个个的难题,其中“带墨计量供墨装置”等十多项技术还摘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无缝橡皮布印刷技术”使生产效率提高40%,节约纸张材料成本10%。这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让雅嘉脱胎换骨,产品线不断扩大,效率大幅提升,质量明显提高,成为长沙市的智能制造的试点企业。
协会为桥连政企,产业为基绘新篇
2013年,白家森当选长沙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时,长沙印刷业正处在“小散弱”的困境中。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搞调研,用三个月跑遍200多家企业,整理出厚厚一本《产业升级白皮书》。
针对企业各自为战的问题,他提出“抱团发展”理念。近年来,在协会和主管部门的推动下,长沙印刷文创产业园落地开福区,33家企业将抱团入驻,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共享仓储物流和环保设备,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如今,长沙已形成两大印刷园区、五大集聚点的格局,成为全国少有的拥有双印刷园区的城市。长沙印刷包装产业逆市上扬,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尤其在出版物印刷板块,形成了以湖南天闻印务有限公司和黄花为中心的产业集群,长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出版物印刷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三。当中宣部印刷发行局、中国印刷技术协会领导将“中国南方书刊印刷基地”的牌匾授予白家森时说:“这块牌子,长沙担得起,你们要继续发扬光大。”
他和协会一班人还推动《长沙市印刷包装产业Vocs整治规范》等法规的出台,让散乱污企业有了转型路径;连续八次举办媒体艺术之都中部(长沙)印刷博览会,吸引国内外大量的客商参会;主导长沙建立出版物印刷地方标准,让“长沙印”成为品质代名词。市委宣传部冯处长感叹:“白会长把一个松散的协会,变成了推动产业升级的发动机”。
他领头的协会得到领导和业界的高度认可,在全省全国形成较强的影响力,连续12年被湖南省印刷协会评为“优秀协会”,被中国印刷技术协会评为“新中国70周年印刷业时代先锋”和“致敬时代榜样先进集体”。
危难之时显担当,大爱情怀暖人间
2020年除夕,白家森刚踏上回安乡老家的高速,就接到圣湘生物的紧急电话:“武汉需要26万个检测试剂盒包装盒,正月初五必须送到,请予以协助。”他当即掉转车头,在服务区逐个给员工打电话。
大年初一的车间里,返乡的工人从沅江、浏阳甚至浙江赶回,有人转了三趟车,有人带着年货就上了生产线。印刷机长李华亮把铺盖搬到车间,连续48小时没合眼;质检员王姐带着退烧药坚守岗位,说“早一分钟出货,武汉就多一分希望”;期间遇到疫情封路、封仓库、设备维修、外协配套、疫情防控、后期保障等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最后在全体员工的努力和其他同行企业的无私帮助下,得以解决。初五清晨,当满载包装盒的货车鸣笛出厂时,白家森和同事们对着车影深深鞠躬。
这样的担当,贯穿着他的职业生涯。2003年非典期间,他组织员工免费印刷防疫宣传品;汶川地震,他带着车队送物资到灾区;玉树救灾,他捐出两个月工资。在长沙市莲湖小学,他捐建的“雅嘉图书室”里,农民工子女捧着崭新的图书笑得灿烂;湖南工业大学的图书馆,他组织捐赠的2万多册图书成为学子们的精神食粮。
2024年端午,他的家乡安乡县黄山头商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会长的白家森带头捐资,众企业家将552万元的善款用于家乡修路建校。他望着台下白发的乡亲说:“我走得再远,根还在这片土地。”
本色不改守初心,丹心一片映山河
在雅嘉彩印的党建活动室,一面“优秀基层党支部”的锦旗格外醒目。作为一名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大代表”,他常说:“我首先是党员,才是董事长。”
这个从安乡农村走出的企业家,至今保持着朴素的习惯:穿几十元的鞋子,吃食堂的工作餐,办公室的沙发缝里还补着补丁。但在技术投入上,他却从不吝啬:“省钱要省在面子上,花钱要花在根子上。”
2023年,湖南工业大学请他回校演讲,他站在当年上课的教室里,给学弟学妹们讲了三个故事:那个暴雨夜的摩托车,那本写满承诺的质量手册,那批驰援武汉的包装盒。“人生就像印刷,选对了底色,才能印出精彩的篇章。”
如今,56岁的白家森依然每天早上8点出现在车间,看纸张经过流水线变成精美的印刷品。他说自己有两个梦想:让雅嘉成为“百年老店”,让长沙印刷业走向世界。这两个梦想,正随着机器的轰鸣,在墨香氤氲中慢慢成真。
从农家子弟到行业领头人,从车间技术员到协会会长,白家森用34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成功,不在于站得多高,而在于走得有多稳;真正的伟大,不在于做得多大,而在于活得有多真。他就像一枚饱满的活字,在时代的书页上,印下了属于奋斗者的鲜明印记。
责编:邓正可
一审:邓正可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