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1 09:04:53
吴学安
3个月销售8万件,8个月销售突破100万件。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现象级文创产品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突破200万件,写下了传统文化在当代创新性转化的生动注脚:文物从博物馆的展柜走出,“贴”近寻常百姓。
凤冠冰箱贴。通讯员 摄
这款备受追捧的凤冠冰箱贴,其创意灵感源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1957年定陵地宫出土的这件瑰宝,以2320克金胎为骨,缀满115块天然红宝石与4415颗珍珠,凝结着明代宫廷造办的巅峰技艺。曾几何时,它在展柜中静静陈列,大量观众排队与之合影,刷屏社交媒体。国博文创团队敏锐捕捉到观众的热情,决定将其打造成文创产品。
凤冠冰箱贴以毫米级的精度复刻文物细节:鎏金的纹路、珍珠的光泽、宝石的配色,都力求还原明代凤冠的璀璨神韵。这种高精度复刻、实用化改造的思路,让消费者得以把故宫的珍宝、历史的厚重搬回家中。随着凤冠冰箱贴爆火,国博围绕这一IP开发出毛绒玩具、音乐盒、拼插积木等30余款衍生商品,形成了一个庞大且活力满满的文创生态,让一件馆藏文物以多样姿态活在日常。
传统认知中,文物是博物馆里的沉默叙事者,依赖标签解说与专家解读。而文创冰箱贴的巧思,在于重构了人与历史的互动方式。从我讲你听的单向输出,到你玩你懂的双向对话;从隔着玻璃的仰望,到融入生活的亲近,文创冰箱贴让传统文化摆脱了高冷标签,在有用与有趣的平衡中,找到了走进大众的新路径。
凤冠冰箱贴的走红,也非孤例。西藏博物馆的陶罐冰箱贴能插真花,天坛冰箱贴藏着“落雪流麻”的动态美感,天宫藻井冰箱贴可拆解成五层细赏。这些设计打破了文物的静态属性,让触摸历史从抽象概念变成具象体验。
当文物能“贴”近日常,当历史可融入现代生活,当每个人都能在方寸之间与传统对话,文物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生长在烟火人间的常青树。
湖南日报湘江副刊艺风版面投稿邮箱:whbml@163.com
征集:戏剧与影视、美术、音乐、书法、舞蹈、摄影、非遗等题材评论及散文。
责编:邓正可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