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勘单位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实践与路径探索——以湖南省地调所宣传思想工作为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0 10:46:04

新时期以来,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传播环境深刻变革、受众需求日益多元、技术迭代加速演进的新形势。地勘单位作为国家地质工作的重要力量,其宣传思想工作既肩负着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凝聚行业发展共识的使命,又需结合地质工作流动性强、专业性高、野外作业多等特点,将思想引领与业务实践深度融合。如何突破传统模式束缚,以创新思维激活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力,成为湖南地勘单位的重要课题。湖南地质调查所作为湖南省地质院一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始终立足地质工作实际,紧扣 “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核心要求,在平台载体、工作模式、价值传播等方面探索创新路径,为地勘单位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让宣传思想工作“活起来”

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首先始于传播平台的革新。传统宣传模式单一、传播范围有限的短板,已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受众的接收习惯。省地调所以“平台聚力”为抓手,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 转变,从固定阵地向全域覆盖延伸。

在平台载体上打破“路径依赖”,打造多元融合的传播体系。省地调所不再局限于宣传栏、内部刊物等传统载体,而是主动拥抱新媒体技术,优化升级“湖南地调”微信公众号,开设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建聚魂” 等特色专栏,将党的创新理论、单位中心工作转化为图文、音频、视频等多元内容,实现“掌上学”“指尖传”。

在传播机制上创新“节点联动”,放大重大主题的传播效应。针对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关键节点等宣传契机,省地调所创新“节点赋能”机制,将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代热点、单位重点工作深度绑定。在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创新采用中英双语展板、双语宣传片及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地调工作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在“世界地球日”“七一”等节点,通过主题海报、系列活动宣传,让价值理念在节点氛围中自然渗透。这种重大节点重点发力、日常节点持续升温的创新机制,让宣传思想工作既有集中声势又有常态渗透。

在内容审核上创新“制度保障”,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新时期宣传平台的多元化,对内容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省地调所创新建立宣传审核“四级联签”机制,从内容策划、初稿撰写到终审发布,明确责任主体和审核标准,确保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不偏差、单位形象宣传不走样。同时,通过修订微信工作群管理办法、制定通讯员管理办法等制度创新,规范内容生产全流程,让平台创新在制度框架内有序推进,实现“创新活力”与“安全底线” 的有机统一。

打造科普融合生态,让宣传思想工作“深下去”

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关键在于打破“宣传即说教” 的刻板印象,通过模式创新让思想引领与价值传播融入具体实践。省地调所立足地质行业特色,将科普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载体,通过“科学传播+价值引领”的模式创新,让宣传思想工作从抽象理论变为生动实践,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创新“高端引领+基层联动”的科普团队模式,强化人才支撑。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离不开专业力量的支撑。省地调所突破传统科普“单打独斗”的模式,组建由12人组成的地质专家科普团队,其中博士7人、正高级专家3人,更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领衔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这种“院士领衔+专家跟进+全员参与”的团队模式,既保证了科普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又通过专家的亲身参与,将严谨求实、奉献报国的科学家精神融入科普过程,让价值引领在知识传播中自然发生。

创新“校地协同+精准滴灌”的活动开展模式,拓展覆盖范围。针对不同受众的认知特点,省地调所创新科普活动的精准化开展模式。与 4 所中小学签订“助力双减”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地学万象 科学致远”系列活动,如为千名中学生开展院士科普讲座、为小学生设计地质趣味实验等,让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地质科学的魅力,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同时,通过“旅游资源普查专栏”“湖湘资源新发现”等内容,向社会公众普及地质工作价值,形成“校园+社会”的全域覆盖模式,让宣传思想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不同群体。

创新“成果转化+品牌塑造”的成效深化模式,提升影响力。省地调所将科普工作的创新与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评估相结合,推动科普成果向价值认同转化。“地学万象 科学致远”系列活动获省科普立项,《如何在山地丘陵区打造避灾“安全岛”?》获评省级优秀科普视频,这些成果不仅是科学传播的收获,更是宣传思想工作价值渗透的证明。通过推荐科普专家入选自然资源部专家库,进一步扩大行业影响力,让“地质为民”的理念借助专业权威广泛传播,实现科普成效与思想引领的双重提升。

塑造品牌价值生态,让宣传思想工作 “融进去”

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需要跳出“就宣传谈宣传”的局限,通过载体创新让价值理念融入文化、嵌入生活。省地调所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创新“文化铸魂+产品落地+场景渗透”的载体体系,让宣传思想工作从“无形理念”变为“有形载体”,从“集中宣传”变为“日常浸润”。

以品牌定位创新凝聚价值共识,筑牢思想根基。品牌定位是价值传播的核心。省地调所跳出传统单位文化建设的同质化困境,创新提出地质科技 有深有色的品牌定位,既突出“深”—— 地质工作的专业性、深度性,又强调“有色”—— 地质事业的多彩价值、人文温度。通过制定品牌建设方案,将 “团结责任、主动、奉献”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品牌定位,让职工在认同品牌的过程中自然接受思想引领,实现品牌认同与 价值认同的同频共振。

以文创产品创新延伸传播触角,贴近生活场景。宣传思想工作的载体创新需要贴近受众生活。省地调所突破传统文化产品 标语化口号化的局限,创新开发“地调湘军”系列文创产品。如“森命地球” 矿泉水融入生态保护理念,地球密码文化卡承载地质知识,“地质少年”文化袋贴近日常需求,微信表情包则契合新媒体传播特点。这些文创产品将地质元素与生活实用功能相结合,让“地质为民”“生态文明”等理念通过日常使用自然渗透,实现“产品传播”与“理念传播”的有机统一。

以场景营造创新构建浸润环境,强化氛围熏陶。物理空间是价值传播的隐性载体。省地调所创新“场景渗透”模式,将品牌理念融入办公环境建设。如设计基地大门文化标识、打造办公楼道文化墙、制作院士专家工作站宣传展板,让职工在工作场景中随时感受单位精神文化;组建单位讲解员团队,通过40余场参观讲解活动,向来访者传递地质工作的价值意义。这种“硬环境 +软服务”的场景创新,让宣传思想工作从“刻意宣传”变为 “环境熏陶”,形成“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良好氛围。

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启示

地勘单位的宣传思想工作,既要紧扣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业使命,又要兼顾野外工作者分散、专业术语难懂等现实挑战。省地调所的实践证明,地勘单位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必须立足专业性与大众化的结合点,将地质工作的“硬成果”转化为思想引领的“软力量”。其核心在于:以行业特色为根基,让宣传内容接地气、有底气;以技术创新为支撑,让传播方式破壁垒、连人心;以价值引领为目标,让思想渗透入业务、生活。地勘单位持续深耕行业特性,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让宣传思想工作真正成为凝聚地质人心、彰显行业价值的助推器,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熊娟 单位:湖南省地质调查所)

责编:颜青

一审:张笑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