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村振兴,怀化师专赴麻阳骆子村“三下乡”实践纪实

张蓉     2025-07-28 19:43:13

629日至7月3日,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衿同行,和美乡村”振兴促进团一行13人走进麻阳苗族自治县骆子村,开展为期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赋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基层”为主题,聚焦教育帮扶、产业调研、文化传承大板块,用脚步丈量乡土,用知识服务乡亲,用青春书写担当,骆子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赋能教育播撒知识火种

公益课堂解困。骆子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8人,其中留守儿童65%。假期生活是乡村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未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认识与家长的重视,特别是乡村课外资源匮乏,儿童假期生活得不到开发运用,大多沉浸在手机或电视的娱乐中。志愿者结合专业优势,在村部活动中心开设“七彩假期”公益课堂,为20名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

安全教育守护。课堂上,志愿者将防溺水教育放在了首位。考虑到夏季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展示溺水的危险场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防溺水“七不准”原则。同时也进行了防性侵、网络诈骗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兴趣拓展增色。除了常规课程,志愿者还精心设计了“创意手工”“手抄报”等特色活动。在创意手工环节,志愿者将彩色黏土分发给孩子们,手把手教他们创作安全主题作品。其次围绕“我心中的知识世界”“家乡的文化故事”等主题,鼓励大家用画笔、文字、剪贴等形式创作手抄报。

赋能产业,丰富振兴路径

走村入户知产业。当下正是西瓜成熟季节,志愿者走访村里的种植大户,详细询问西瓜的种植面积、产量、销售渠道等情况。在种植户王大叔的西瓜地,志愿者们看到一个个大西瓜在白色的大棚内悠闲地生长,王大叔笑着说:“有了这大棚,不仅可以保水保肥保温,还可以促进西瓜早熟、增加产量,我们的西瓜比正常西瓜提前10多天成熟,早上市的西瓜可以卖个好价钱。”这些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承载着大家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建档建言谋产业。志愿者在调研中发现村里的西瓜虽然品质优良,但缺乏统一的品牌标识,在市场上的辨识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依赖线下收购,没有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志愿者提出建立种植档案,记录种植、施肥、采摘等信息,为“骆子糖心瓜”品牌积累数据;手把手教村民注册抖音账号、视频号以及如何直播带货、使用话术等;制作融合西瓜故事、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的宣传手册,助力农产品推介。当村主任拿着志愿者做好的宣传手册,他高兴地说:“这为我们参加展销会提供了好帮手,再也不用我们一个劲地猛讲。”

健康义诊办实事。针对村里老年人居多、出行不便的特点,志愿者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为老人们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详细介绍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老年常见病的症状、危害以及日常的预防措施。在互动环节,志愿者带领老人们做了手指操,还为老人们发放了健康手册,手册里包含了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急救电话以及养生小贴士等实用信息。

赋能文化赓续民族文脉

传承龙舟精神。骆子村是苗族聚居村,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苗族刺绣等传统工艺独具特色,尤其是龙舟文化底蕴深厚。每年端午节,村里都会举办龙舟赛,村民们划着龙舟在河面上奋勇争先,岸边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这一习俗已经延续了数百年。近几年在参加县里的龙舟大赛中,骆子村都取得了好名次。志愿者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把一个个关于龙舟难忘的、感动的故事制作成故事读本传承下来。

点亮人居环境。龙舟精神不仅是骆子村的骄傲更是精神图腾。2023年,一艘龙舟逆流而上30公里参赛的视频火爆网络,其中就有骆子村的划桨手经过与村民反复沟通确认,决定把骆子村龙舟文化作为标志性图案彰显在最亮眼处,让每一位骆子村村民和路过骆子村的客人,都能一眼知晓骆子村文化。经过五天斗烈日、战黑暗,志愿者用自己的五彩画笔,将瓜农丰收的喜悦、龙舟竞技的精神永久地定格于骆子村主干道的白墙之上。

传唱苗族山歌。为了给志愿服务圆满地画上句号,志愿者精心准备一场汇报演出,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展现“三下乡”难忘的经历。活力四射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寓意着骆子村代代相传的龙舟文化生生不息,骆子村就像一艘披荆斩棘的大船,逆流而上,勇往直前;趣味十足的《小骑手》,以幽默诙谐的舞姿展现乡村生活的点滴变化;儿歌说唱的《防溺水七不要》,把防溺水编成了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儿歌适合儿童传唱;饱含深情的《感恩的心》,诉说着村民免费给志愿者送菜送水、送西瓜、送绿豆粥的感动瞬间。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蓉)


责编:黄欣然

一审:易鑫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