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变现的“通道样本”

吴祥淼 蓝振盛     2025-07-28 10:29:05

绿水青山变现的“通道样本”

——写在湖南省首批“湘林碳票”凭证颁发之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吴祥淼

7月25日湖南省“湘林碳票”交易发布会在长沙举行,为湘林碳票应用先行区的怀化市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浏阳市、炎陵县、桃源县、安仁县、花垣县、金洞管理区签发首批“湘林碳票”,标志着湖南在探索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上迈出关键一步。

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万顷林海正通过一张特殊的“票据”——湘林碳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交易、可融资的生态资产。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通道森林覆盖率达79.54%,活立木蓄积量超1356万立方米。2024年,该县凭借怀化市林地生态系统碳汇权证暨林业碳券和湘林碳票先行开发试点,成为湖南林业碳汇开发的先行者,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守林”到“用林”的制度突破。通道曾面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困境,森林资源丰富,但传统砍伐收益有限,生态价值难以量化。2022年,湖南启动林业碳汇试点,通道抢抓机遇,创新构建“一证一券一平台”体系,首创“‘三权’分置”模式:林农保留林权。确保农民对林地的所有权和收益权;村集体掌控开发权。统筹整合零散林地资源;公司统筹交易权。引入市场化机制,提升碳汇开发效率。2025年4月,湖南省林业局签发首批湘林碳票,通道以82438.6吨二氧化碳减排量位列全省第一。7月25日,湖南省“湘林碳票”交易发布会在长沙召开,据统计,目前通道全县林业碳汇交易累计224宗,交易额达34.455万元4673.5吨减排量通过市场转化,168户林农直接受益,600余林农首次获得“生态红包”,4个试点村组集体年均增收超1万-3万元。

碳票激活绿色经济新业态。湘林碳票的开发,不仅为林农带来直接收益,更推动林业产业向绿色化、集约化转型。通道通过碳票收益反哺森林经营,提升林木质量,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例如,双江镇桥头村村民殷仪旺将40亩商品林纳入碳汇项目后,年增收超2800元,全县推广“保底收益+溢价分成”模式,林农每亩年增收70元,还可分享交易溢价的60%。碳票收益投入林下种植,发展黑老虎、黄精等特色产业,形成“生态保护-碳汇开发-产业反哺”的良性循环。2025年7月,兴业银行长沙劳动路支行向通道侗族自治县振兴乡村林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放全省首笔300万元湘林碳票预期收益贷款,专项用于碳汇林建设和林地收储。2024年通道已推行“碳票+信贷”产品,农行通道分行、通道农商行已推出“林业碳汇开发贷”,为企业、村集体和林农提供低息贷款,累计授信放贷总额达14.3314亿元,碳汇金融激活新兴产业崛起。

多场景赋能绿色发展。通道通过制度创新,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可量化的经济资产,构建起多元化的价值实现路径。坪坦乡皇都侗文化村将碳票收益投入生态研学基地建设,游客可通过“碳积分”兑换侗锦、黑老虎药材等特色产品;县溪镇通道转兵纪念馆创新“红色教育+碳票”模式,游客购买1元以上的湘林碳票即可抵消出行的碳排放,获得碳中和证书。这种“消费即减排”的模式,既提升了游客体验,又增强了环保意识。根据《湘林碳票管理办法》,碳票可替代履行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业局、通道侗族自治县司法局、通道侗族自治县公安局、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关于在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中开展生态环境修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认购林业碳汇的意见(试行)>的通知》,为办理非法占用、毁坏林地,盗伐、滥伐、毁坏林木,放火、失火及其他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认购林业碳汇提供了依据,意见明确林业碳汇损失的测算方法可以参照《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森林(试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38582-2020》等相关标准进行。2025年7月,通道侗族自治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滥伐林木案时,向县林业主管部门发送《森林生态环境损害委托鉴定书》,县林业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对案件山场生态环境损害做出了技术评估报告和生态修复方案,违法行为人在履行生态修复后,不足抵消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部分,由检察院与违法行为人磋商,违法行为人自愿购买差额湘林碳票10.66吨,履行生态修复义务。通道五部门联合建立“生态损害赔偿+碳汇认购”机制,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除行刑处罚外,责任方还需购买碳票弥补生态损失。这一模式走通了“司法+碳汇”的实操路径,为全省各地提供了可复制的司法经验。

“通道方案”到“通道样本”。2024年以构建“三大机制”,实施“四大工程”,实现“五化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林业碳汇资源科学有序开发,努力创建区域特色鲜明、综合效益显著的林业碳汇试点建设“一证一券一平台”的通道方案,到2025年“碳绿潇湘”平台开设通道专属场景,构建“‘三权’分置”“生态保护-碳汇开发-产业反哺”“多场景赋能”等多种模式,为南方集体林区碳汇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通道样本,是通道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行”的具体体现。通道双江镇向晖村村民杨学旺抚摸着杉木林感慨:“过去守林是责任,现在护林能致富。”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未被污染的神奇绿洲”的土地,正以碳票为钥匙,打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库”,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写下生动注脚。

责编:黄欣然

一审:易鑫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