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掌声只有尖叫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7 08:38:10

轻舟

炎炎夏日之夜,在当地保利大剧院听纪念Beyond经典金曲演唱会,无论是歌手富九带来的致敬传奇的粤语歌,还是武汉天空乐队原创的流行歌,现场只有荧光捧的敲击声和呐喊尖叫声,一浪高过一浪,听不到掌声。

在会场里,掌声代表肯定、鼓励和激情,如果听到了尖叫声,一定是喝倒彩,会议主持者和主讲者顿陷尴尬之境。

在剧场里,对于演员,最怕听到的是什么?也是喝倒彩!几十年前,喝倒彩的表达方式便是敲击座位声和呐喊尖叫声,而现在,在流行歌曲的演唱现场,观众的击打声和尖叫声,却是对演员的肯定和观众自身被点燃的激情的表达。一切都颠了一个个儿。

看来,随着时光流转的,不仅仅是岁月,在某些领域和场合,连致敬的方式也已迥异。时光,不仅催人老,同样催人陌生。

仔细想想,这些陌生却是恰到好处的。提起中国的摇滚史,有一支乐队是无法避开不谈的,那就是Beyond。就像当地媒体推广文章所说,当我们彷徨和迷茫的时候,只要听黄家驹的歌,总能从他略微沙哑却坚决的嗓音和歌声中,得到继续向前的力量。观众去大剧院听歌,是转换心情,是释放过负的压力,是积蓄前行的力量,是与歌者的情绪共鸣。当激情被点燃,荧光棒的挥舞和击打,甚至呐喊尖叫、跺脚共舞,便成了当时的情绪表达最佳。最佳的情绪表达,无疑也是最文明的、最高的赞同和致敬。

当然,同为大剧院,掌声同样也是表达赞同和致敬的最高礼节。几年前,在北京大剧院听音乐会和歌剧,那纯,那静,只适合恰到好处的掌声,没有荧光棒的挥舞和敲击,也没有观众的呐喊与尖叫。当时的心绪与氛围,能与之自然契合的,只有掌声响起来

由此想到,一切适合的,便是最好的,所言极是。这适合,便是场合与心境的天作之合。摇滚现场那山呼海啸般的尖叫与荧光棒的狂舞,是血液奔涌、情绪决堤的自然宣泄,是灵魂与节奏共振的忘我呐喊。此时若要求观众正襟危坐,只以彬彬有礼的掌声应和,反倒如同给奔涌的岩浆强行覆上一层薄冰,看似得体,实则窒息了那鲜活的生命力与最本真的共鸣。那震耳欲聋的尖叫,早已不是评判优劣的简单符号,它本身就是参与,是燃烧,是与台上歌者共同完成的、一场关于自由与力量的盛大仪式。

反观殿堂级的歌剧院或严肃音乐会,静水流深。丝绒座椅包裹着凝神谛听的灵魂,空气里仿佛能听见音符自身在碰撞、回旋。每一个休止符都蕴藏着力量,每一次呼吸都关乎情绪的流转。此时,那恰到好处、如潮水般适时涌起的掌声,便是对艺术精密织体与演绎者深厚功力的最高致敬。它不打断思绪的河流,却精准地标记了情感的高峰与技艺的华彩。在这里,尖叫便成了闯入圣殿的莽撞喧嚣,会瞬间撕碎那精心营造、脆弱而神圣的艺术场域。

可见,无论是荧光棒敲击出的狂热节拍,还是掌声编织成的优雅回响,其内核都指向同一种珍贵的东西——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激赏。形式迥异,不过是不同艺术载体、不同情感浓度下,灵魂选择的不同发声方式罢了。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表达的外壳会变,甚至变得让我们这些过来人初感陌生,但只要那份共鸣是真切的,那份热情是纯粹的,那么无论它以尖叫还是掌声为载体,都值得被理解、被尊重。

现实社会中,那些不顾实际的行政行为,恰似剧场不合时宜的掌声呐喊尖叫声,只是被损害的是台下的广大民众,那些台上的表演者如果不知进退,最终也会被广大民众喝倒彩而黯然离场。

最后想说,所谓的代沟多么可笑。如果长幼双方都能常去剧院听歌或会场听会,一定会在彼此的不同表达方式中,跨越所谓的代沟,让理解的温情相连。

责编:唐曦

一审:唐曦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