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行百业聚暖流 志愿服务润三湘——湖南“千行百业志愿行”活动综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2 16:27:38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通讯员 彭王明 潘婧妮

自今年4月湖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启动“千行百业志愿行”活动以来,这场覆盖多个领域的爱心行动交出亮眼成绩单:全省800余个组织单位踊跃响应,3个月内开展志愿服务5100余场,累计服务时长超31.2万小时,惠及群众136.5万人次,新增8个行业协会商会注册加入。

如今,这场融合千行百业的志愿服务实践,不仅编织起具有鲜明湖湘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矩阵,更让温暖的根系深扎基层土壤,让贴心的关怀直抵群众心坎。

助力基层治理,专业服务筑牢社会和谐根基

活动中,湖南以“服务下沉、精准赋能”为抓手,推动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针对特殊群体、新就业群体的需求,凝聚专业力量与企业资源,用精准服务焐热民心。

开展爱法‘童’行护你成长普法主题宣传活动

湘潭市蓝海豚社会工作者中心打造的“‘益’心向前 无毒有我”项目,组建专业宣讲团深入校园、社区、家庭,开展禁毒、防性侵宣传430余场,守护3000余名青少年。更针对戒毒家庭子女提供经济、心理疏导、学业辅导“三位一体”的帮扶,精准服务32户家庭,助力18名戒毒人员重返岗位,重燃生活希望。

郴州的街头巷尾,“友好湖南・罗森尼娜公益行” 正悄然流淌着城市的脉脉温情。郴州市益行志愿者协会携手当地餐饮企业,以“企业捐赠+志愿配送”模式,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送去2000余份爱心焙烤产品,让奔波的劳动者感受到城市的尊重与温暖。

连续8年的“快递从业青年服务月”,已成为湖南邮政管理系统的暖心品牌。今年,省邮政管理局联合多部门覆盖14个市州,通过“暖蜂行动”开展协助讨薪、走访慰问等活动200余场,发放46.75万元物资,服务2.3万余名快递青年,让奔波在路上的青春身影,始终被关怀包裹。

提升服务温度,小切口托起群众幸福底线

聚焦“老幼病残困”等群体,湖南整合政企社资源,以“需求精准对接、服务精准落地”构建民生服务体系,把贴心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饿了么蓝骑士进行急救知识培训

长沙饿了么蓝骑士“社区侠”让独居老人也能及时吃上“热乎饭”。自2022年起,500余名蓝骑士组成志愿服务队,探索“政府+食堂+平台+社区”模式,免费为独居老人送餐。他们熟悉社区每一条路,更化身“安全宣传员”,开展食品安全、急救知识科普,构建起“15分钟服务圈”。134名骑手主动亮明党员身份,5个配送站成为“共产党员示范站点”,这份坚守被媒体多次点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大山里,“益路同行 吉祥湘伴”项目正为困境儿童撑起保护伞。财信吉祥人寿湘西支公司创新“金融+公益”模式,为全州105名残疾儿童送上“温暖包”,筹集10万元帮扶凤凰县困难学生,同步开展防溺水、普法教育,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向阳生长。

郴州市“爱心助行 挺直脊梁”项目,则打通了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郴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郴州市天柱公益促进会、市骨科医院,推出“志愿+医疗+社工”模式,为特困人员、低保户等提供骨科疾病救助与免费体检,最高救助金达5000元/人。专业医疗与灵活服务双轮驱动,让健康关怀触手可及。

守护生命防线,科技与创新筑牢安全屏障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湖南用创新形式普及应急知识,让急救技能走进寻常百姓家,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在商场开展“地摊式”急救宣传志愿活动

走在邵阳市街头,“地摊式”急救课堂成了别样风景。邵阳市红十字水上救援志愿者协会在人流密集区设点,用发光指示牌、互动道具教学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处理,让市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今年已开展30余场活动,服务近万人,让更多人成为“生命第一响应人”。

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生命至上 科学防灾”地质灾害科普论坛开讲。专家通过“线下+线上直播”解析防灾知识,把专业理论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技能,3万余名观众在线学习,防灾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扎根。

践行生态守护,让绿水青山常驻三湘

以“守护绿水青山”为使命,湖南志愿者用常态巡护、文创传播践行绿色理念,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湖湘大地铺展。

沅陵县的青山翠谷间,“候鸟守护”联盟的志愿者们时常举着望远镜,专注追踪着迁徙候鸟的灵动身影。每到“爱鸟周”,当地林业部门便联合沅陵县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等多部门,通过生动的科普展板、直观的宣传视频,向公众娓娓道来“候鸟走廊”独特的生态价值,让更多人读懂这片土地与飞鸟的和谐共生。

河小青志愿者开展窑湾净滩活动

湘江之畔,一群朝气蓬勃的“河小青”志愿者在清除垃圾之余,还用巧思让垃圾焕发新生。湘潭市雨湖区河小青行动中心的“垃圾艺术疗法”独具特色,以“湘倪”“龙小青”“生生”三款IP为纽带,开展“垃圾兑换种子”活动,吸引千余人参与。380次净滩行动,清理河道垃圾5.58 吨,让湘江重现“漫江碧透”的诗意。

赓续文化传承,让湖湘文脉焕发新生

志愿服务与文化传承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湖南用年轻化、创意化方式激活传统基因,让侗族纹样、红色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墨香侗韵”课堂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孩子正在用毛笔书写

新晃侗族自治县的书院里,“墨香侗韵”课堂引来不少志愿者。县图书馆联合书法家协会、微爱志愿者协会等,邀请专家独创“侗乡墨韵”课程,将侗族纹样美学融入书法教学。孩子们用毛笔勾勒民族记忆,百余幅作品在国家级、省市级赛事参展,《我的书屋・我的梦》获中宣部优秀作品奖,让侗族文化在笔墨间代代相传。

益阳市“赫赫有鸣 益心向党”项目中,“五老”志愿者让一个个红色故事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益阳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用“理论讲堂+便民服务微宣讲+订单式宣讲”模式,将红色基因与党的理论结合,116场宣讲让2万余人感受到银龄力量。

从基层治理到民生服务,从生态守护到文化传承,湖南“千行百业志愿行”正以专业回应需求,用爱心传递温暖。这场跨越行业的志愿行动,不仅是湖湘大地上的爱心交响,更是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让每一份善意都成为点亮美好生活的星光。

责编:王振亚

一审:王振亚

二审:王文隆

三审:邹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