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2 06:44:33
年均消耗4000余吨秸秆,年产值超1500万元——
“稻草女孩”编织田园“迪士尼”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欣然 通讯员 付俊华
“原来烧了会冒烟的秸秆,能变成这么可爱的东西!”7月17日,在会同县堡子镇“稻梦小镇”的研学空间里,一群小朋友正在体验秸秆编织手工课:摸一摸秸秆的纹理、闻一闻阳光晒过的味道、听老师讲秸秆“变身记”……
他们所在的“稻梦小镇”占地8000平方米,因梦幻的城堡造型被称为田园版“迪士尼乐园”,里面所有设计装置和工艺品均由秸秆编织而成,是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点。
虽然身处“童话王国”,但孩子们聆听的故事可不是童话,它来源于“80后”返乡创业者陈卓琳的真实经历。将农村随处可见的“草疙瘩”做成“工艺品”,再到打造乡村旅游地标,她是如何做到的?
2014年,回到家乡的陈卓琳发现,水稻收割后留下的成吨秸秆成了农户的烦心事——焚烧污染环境,还田费时费力,废弃一旁,又成了堆积如山的垃圾。
“不如变废为宝!”工艺美术专业出身的陈卓琳琢磨,将稻草做成工艺品。
经过设计、焊骨架、编草绳、刷油漆等工序,一根根“没用”的稻草摇身一变,成了一只只小动物、一个个小篮子。
“稻草工艺品一亮相就成了‘香饽饽’。”陈卓琳说,一开始,她专注于制作小型稻草作品,20元到50元不等的小摆件成了游客随手带走的纪念品;后来,在客户的提议下,她尝试制作大型稻草艺术装置,专为主题公园定制,其中造价最贵的高达百万元。
截至目前,陈卓琳已拥有自己的产品商标和1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司年产值达到1500多万元,产品不仅销往国内100多个城市,还漂洋过海到了泰国、日本等国家。
2022年,陈卓琳想打造一座“乡村乐园”。她将自己设计的稻草装置和工艺品,放在客户的农场里,没想到很快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围观,大家纷纷拍照发朋友圈。
这引发她思考:“为什么不自己打造一个稻草乐园,让大家看看秸秆能有多美?”
说干就干,2024年5月,“稻梦小镇”在堡子镇建造完成。陈卓琳也从“卖草”转型为“造园”,从发展生态农业到进军乡村旅游。
陈卓琳介绍,除相关配套设施外,“稻梦小镇”工艺装置几乎全部采用秸秆制作。工艺品主体部分的编织通常选用20至30厘米长的精细稻草,剩下的稻草则作为填充物,秸秆整体利用率达到80%。
由于秸秆用量非常大,陈卓琳就组织专人,到会同及周边10多个县收购,平均一年消耗4000多吨秸秆。
今年以来,“稻梦小镇”客流量成倍增长,高峰期一天接待5万余人次。
这位会同“稻草女孩”用行动证明,不起眼的“小秸秆”也能做成绿色大产业。
责编:万枝典
一审:唐煜斯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