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残疾人也能说走就走:拄着拐杖的他,带残友体验无障碍旅游

王雨萌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2025-07-21 16:29:15

杨育

杨育,1983年出生于湖南张家界,第七届全国自强模范,湖南胜天无障碍旅游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省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张家界市永定区残联兼职副理事长。

2025年5月20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巡回宣讲活动在长沙举行。当天,作为登台宣讲的湖南籍全国自强模范代表,杨育早早地来到现场。登台前,他仔细整理着胸前那朵印有“光荣”二字的红花,调整呼吸、缓解紧张情绪。当这位拄着拐杖的湖南汉子站上舞台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图为:创立无障碍旅游服务公司以来,杨育(左一)累计为数万名残疾人和老年人及其亲属提供了无障碍旅游服务。

杨育的宣讲围绕推动无障碍旅游服务展开,宣讲结束时,他说,“我想打造一个全国无障碍旅游联盟,以后每个省份都能有残障朋友的旅行驿站。这样大家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像在家一样方便、安心。我还想用 VR 技术,带着那些卧床没办法出门的重残朋友通过科技,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云游四海。”

跌跌撞撞“野蛮成长”

1983年出生的杨育,5岁时因车祸导致右腿截肢,左腿丧失部分功能,右耳永久丧失听力,历经18次手术,在医院住了一年零四个月后又经历两年康复训练。这个曾被医生断言“再也不能站立、走路”的孩子,硬是靠着惊人的毅力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虽然拐杖成了伙伴,疼痛如影随形,周围人的异样目光常常让他感到自卑,但对杨育来说,这些都不是最痛苦的,“最难受的是受伤后父亲严厉的态度。”

“这段时间通过宣讲,我又找到小时候那种感觉。上台发言一直是我最害怕的事,也是小时候父亲总逼着我做的事。”杨育口中“小时候的感觉”是读小学时被父亲拿着教鞭硬赶上台的恐慌,“我不能跑跳,父亲是学校老师,希望我多参与集体活动,要我上台喊口令指挥全校师生跑步、做操,我是极不情愿的,每次都被迫上台。”

受伤后,杨育关于父亲的记忆,一直是严厉的,没有商量的余地。上厕所时单腿站不稳,整个人摔进粪坑,父亲站在边上,要求他必须自己爬起来;学自行车时,摔得满身是伤,父亲也只是在旁边看着。“出车祸之前,我也是家里的宝贝,以至于在后来的26年时间,一直想不通,父亲为什么那样对我。”

让杨育与父亲冰释前嫌的转折点,发生在父亲60岁生日当天。平日不太喝酒的父亲,那天破例喝了不到二两酒,却在下午突发昏迷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守在监护室外的那个通宵,杨育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想起父亲曾经也是这么通宵达旦地守着他。车祸后的日夜守护,康复期的严厉督促,上学路上的默默跟随,那些时刻像放电影一样从眼前闪过,“如果当时他不逼着我自立,可能我永远学不会独立,也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

杨育回忆,严厉的父亲在管教之余,也给了他最宝贵的自由。每年暑假,其他孩子漫山遍野玩耍嬉闹,他也渴望加入其中,尽管家中其他长辈强烈反对,父亲总是说:“他想干什么就让他学着干。”于是,这个拄着拐杖的少年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山砍柴、背松针,从没有因残疾被束缚。

杨育非常感激受伤后家人没有把他当作重点保护对象。“接触残联的相关工作后,下乡入户走访的机会很多,看到不少残疾人没有出门的能力和意愿,更加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对残疾人来说,如果没有好的引导,想靠自己走出去有一方天地,相当困难。”

从不可能到不设限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杨育的人生轨迹。在湖南省残联组织下,他登上了郴州苏仙岭,第一次体验无障碍旅游。当时,全国大部分旅行团都将残疾人拒之门外。“为什么不能专门为残障人士做旅游服务?”这个念头在杨育心中生根发芽。他前前后后到三十多个城市走访,通过网上认识的一些残疾人朋友,调研了五百多名残疾人的需求,发现传统旅游服务普遍忽视这个特殊群体。

2016年,怀揣着让残障人士也能畅游祖国山河的梦想,杨育创办了湖南胜天无障碍旅游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同年10月,他筹办的全国首届“相约张家界·旅游无障碍”体验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残障人士第一次有机会领略张家界的绝美风光。

这场开创性的活动背后,是长达一年半时间的筹备。从向各级残联汇报到与市政府沟通,再到与景区协调,杨育遇到的第一个阻碍永远是安全问题。“从来没有组织过这么多残障人士集体旅游,出了事怎么办?”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担忧不无道理,但杨育没有退缩。他带着残联出具的请相关景区对活动给予支持的公函,一次次登门拜访,与景区负责人沟通,一遍遍耐心解释:“我们只是想给残友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也能欣赏张家界的奇峰异石,聆听凤凰古城的潺潺流水。”

“要用真心换真心。”杨育始终相信这一点。而事实也证明,他的坚持打动了所有人。景区工作人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最初的“出了事谁负责”的推诿,到后来主动思考“如何为残障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这种转变,不仅让首届活动圆满成功,更为后续的无障碍旅游服务推广打开了新局面。

如今,杨育的公司业务扩展到无障碍专车、公益助残,累计为数万名残疾人和老年人及其亲属提供了贴心服务。更让他自豪的是,通过组织残障人士游览活动,推动了整个张家界市无障碍环境的改善。每一次带领残友游览名山大川、探访文物古迹的过程,都成为实地检验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契机。

“现在来张家界旅游,残障朋友会感受到完全不同的体验。”杨育兴奋地介绍,“全市景区和城区的无障碍设施都在升级改造,还挑选了几条精品旅游线路优先重点打造,比如金鞭溪全线,已经实现全程无障碍游览。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张家界走一走,看一看!”

这种转变背后有着清晰的制度脉络。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张家界市推出首部景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张家界市景区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定》,并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国家层面,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标志着我国无障碍法治化新进程。无障碍旅游标准化建设也在加快推进。2025年5月实施的《无障碍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指南》国家标准,推动旅游服务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国家19个部门联合印发的适老化指导意见,将景区无障碍设施覆盖率纳入重点考核指标,着力解决坡道坡度、智能设备适老化等痛点问题。

“我最大的愿望是无障碍旅游有朝一日能够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政策要求。”杨育说,“当无障碍成为旅游服务的基本标准而非特殊待遇时,残障朋友说走就走的旅行梦想才能真正实现。”这不仅是杨育的个人心愿,更是千千万万残障人士的共同期盼。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