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婷 覃瑾杰 张继阳 李思雅 袁杰英 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2025-07-21 10:42:1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唐小婷 覃瑾杰 张继阳 李思雅 袁杰英
近年来,石门县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通过采用“秸-饲-肥”的循环利用技术,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过腹增值,进一步稳定农业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眼下正值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关键时期,在易家渡镇种粮大户谢敏的水稻种植基地里,处处可见收割机与农民忙碌的身影在田间地头交错,描绘出一幅“双抢”的美丽画卷。
“我们合作社种植早晚稻面积是1400多亩,还有一季稻的面积大概是1200多亩。现在早稻正在收割当中,晚稻已经开始插秧,预计在七月下旬,所有的晚稻面积都会插完。”石门县军档桥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敏介绍道。
2019年,新农人谢敏创办了石门县军档桥粮油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2000余亩、配齐农机设备,一跃成为当地的种植大户。2024年,谢敏又投入300多万元,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中心,将秸秆从焚烧转向综合利用。
在早稻收割过后的稻田里,谢敏正驾驶着稻草打捆机来回作业,一簇簇水稻秸秆被“吞”进机器“肚子”里,在完成压实、打包等工序后,一捆捆压制成型的秸秆包从机器后部“吐”出来,整齐有序地摆放在田地里,等待装车。
“现在我们合作社水稻、玉米秸秆的加工能力大概是在两万吨左右,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基本上能覆盖易家渡镇全域。”谢敏说。
秸秆化身饲料后,循环并未就此止步。2025年初,谢敏顺势发展养殖业,陆续饲养了150头牛,实现从秸秆草料到养殖饲料的自我消化循环。
“牛粪我们通过堆渥基本上是全部还田了的,这种牛粪还田可以明显提高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农作物也会更加繁茂一些。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化肥减量的力度。”谢敏说。
从田间回收的秸秆经加工变成牛羊饲料,养殖产生的牛粪化作农田有机肥,最终反哺作物生长,谢敏用15年实践蹚出的这条“秸秆——饲料——有机肥”闭环循环链生态农业新路径,也是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生动缩影。
2024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0.15%,通过出台奖补政策、建设收储运加工中心、培育18家市场化利用主体等举措,构建起“离田作业+收储运+五化利用”的完整链条。其中,以饲料化、肥料化为主的利用路径,让33.7万吨可收集秸秆“变废为宝”。
从“扔不掉的包袱”到“循环的宝贝”,这场始于秸秆的绿色革命,如今正在石门县的广袤田野上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新篇章。
责编:黄巍
一审:黄巍
二审:王宇红
三审:唐志军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