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2025-07-20 21:28:50
进入盛夏,当湖南多数城市深陷35-38℃酷暑时,在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三道坑原始森林中,温度计实时显示的气温仅25℃。这座因“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地”而闻名的“胜利之城”“和平之城”,正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与清凉山水,成为今夏避暑的热门之选。
芷江,这座舞水河畔的边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篇章。走进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大门处巨大的“V”字雕塑与“1945.8.21”字样无声诉说着不朽的荣光——这一天,日本在此向中国无条件投降,芷江成为抗战胜利的首个受降地。
“滇黔门户,全楚咽喉”的地理位置,让芷江成为抗战时期的关键枢纽。横跨舞水的龙津风雨桥,曾是连接前线的重要命脉。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桥,桥面上本是飞檐翘角的亭阁式建筑,战时为提升运输效率,桥面亭阁被悉数拆除,无数军需物资通过这条交通线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战前方。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内,一幅记录着当时风貌的龙津桥影像静静悬挂。据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这座当时沟通京黔公路、通往滇黔的‘第一桥’,在经历日寇38次狂轰滥炸后奇迹般屹立不倒。”
如今的龙津风雨桥已重现往日亭台楼阁的风姿,成为集商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风景桥。400多年历史的桥墩历经风雨仍坚固如初,重新修复后的龙津风雨桥由桥、廊、亭三部分组成,桥上廊亭全系木质结构,卯榫嵌合,不用一钉一铁,尽显侗族人民的智慧。桥上,当地百姓悠闲休憩,外地游客往来穿梭,或拍照留念,或品尝特色美食,热闹非凡。在此,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鲜活在光影流转间交融。
芷江的清凉夏夜在龙津风雨桥畔达到高潮。登上游船,和平湖两岸的夜景像一张画卷徐徐展开。以“和平文化”“侗乡风情”等为主题的六大篇章光影秀如梦似幻,水幕、激光与实景交融,营造出“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梦幻意境。
责编:李夏涛
一审:易鑫
二审:黄欣然
三审:肖畅
来源:央视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