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章华镇:探索企业界代表联络站履职新范式

  人民之友   2025-07-18 15:21:06

华容县章华镇企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站以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指南紧紧围绕“政治引领、制度优化、履职深化”三大核心,直击“产业痛点”,探索“专业化履职、闭环化治理、产业化回馈”的新模式,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典范。

聚焦产业痛点,打造服务发展的“攻坚站” 

紧扣“三会三文”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部署,联络站将履职深度嵌入产业链关键环节,以精准施策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破局建站初期,驻站代表在座谈中提及华容特色小吃——华容团子产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引发广泛关注。联络站随即联合县人大财经委,针对团子产业“小作坊分散、标准缺失、线上滞销”等瓶颈,组织代表与市场监管、商务、农业等部门召开专题座谈会,开展深入调研并形成详实报告,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代表推动下,“小作坊证转食品生产许可证”工作有序推进,市监部门据此制定全省首个团子生产行业标准;谢娅代表牵头引入直播电商资源,使线上销售占比从30%跃升至50%,带动产业年产值近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千个。

助力绿色食品产业提质。“土坑酸菜”事件后,联络站全程参与标准腌制池建设累计推动建成标准化腌制池200余个积极推动技术升级与品质重塑工作,协助引入芥菜绿色腌制技术推动这一年产值百亿元的产业重焕生机,产品合格率从事件后的65%提升至98%以上。

激活老字号品牌活力。胜峰茶作为华容茶产业的老牌品牌,近年发展呈萎缩趋势。在赵振云、王燕飞等驻站代表推动下,联络站组织专项视察调研,召开代表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梳理出21发展建议交县人大财经委督办,推动政策、技术、市场资源精准注入。如今,胜峰茶通过工艺改良与品牌推广,年产量回升至80吨,较此前增长40%,百年茶品牌逐步复兴。章华镇企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站立足本土特色产业,以“问题诊断标准制定资源嫁接”三步法,将人大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升级动能。

创新履职机制,构建闭环治理的“联通站” 

落实“三会三文”关于“代表履职常态化、监督实效化”要求,联络站构建全链条工作机制,实现企业需求与政府治理的高效衔接。

精准对接企业诉求。通过企业座谈会联企访企双机制,常态化收集并破解企业发展堵点。针对部分企业面临的直播平台准入资质难题,联络站组织代表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赴上海与平台方直接谈判,成功打通销售通道,惠及全县20余家食品企业。

健全代表履职常态机制。在水乡街社区设立固定联络点,推行“代表进站全员化、联系常态化”模式,每季度召开全镇企业界代表座谈会,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地。2023年以来,通过座谈会协调解决政策解读、税费减免等问题36项。

实施民生实事闭环监督。2023年以来,联络站征集道路建设、尾水处理等民生诉求10余项,推动纳入政府工作议程并全程跟踪监督。在团洲垸灾后重建中,代表全程参与防汛工程质量监督,提出的5条优化建议被采纳,保障了工程如期竣工,获省人大常委会领导肯定。联络站通过构建“诉求收集分类交办联合督办结果反馈”闭环机制,实现企业需求与政府治理的“零距离”对接,问题解决率达92%,企业满意度提升至96%。

深化社会参与,拓展反哺民生的“共治站” 

践行“三会三文”中“代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导向,联络站延伸履职触角,推动企业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公益行动暖民心。开展“暖冬行动”,为禹山镇200余名留守儿童捐赠新衣与学习用品,强化企业家代表的社会责任形象,相关举措被《湖南日报》报道。

联户走访解民忧。落实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机制,代表通过“走村入户看实情、听民声问需求、办实事解难题”五步法,累计收集社情民意150余条,化解基层矛盾40余起。协调解决水乡街社区下水道堵塞问题,推动企业捐赠20万元用于改造,惠及居民500余户,实现企业资源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

“三单制”闭环管理创新推行“群众点单、代表接单、部门办单”联动模式,构建从民意收集、分类交办到结果反馈的完整闭环。近一年推动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集镇交通疏导、园区路灯增设等民生实事20余项。

擦亮品牌示范,树立履职新范式的“标杆站”

打造专业化示范平台。作为岳阳市首个企业界代表联络站,其“产业+代表”履职模式被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推广,已有长沙、常德等5个市州的12个乡镇前来考察学习。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乌兰调研时评价:“该联络站实现了民声上达、政策下传,让企业的获得感更实、群众的幸福感更强。”

推动文化赋能产业。成功推动“华容团子制作技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关羽行军”“岳飞练兵”等历史故事融入产品包装与宣传,使华容团子文化附加值提升30%,带动系列产品销售额年增长25%,探索出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融合新路径。

深化履职定位。章华镇企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站实践过程中将自己的品牌核心定位“产业问题的解决者”和“链式创新的催化者”。通过垂直定位、闭环机制、多元协同等方式规范管理机制,实行“代表进站全员化、联系活动常态化、意见处理流程化”,推行“联络站+协会”双轨模式,与县青年企业家商会、服装协会等联动,形成“代表收集问题、协会协同响应、政府精准施策”的高效路径,创新性开拓了履职方式。

章华镇企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三会三文”精神为引擎,重塑了企业界代表履职逻辑:从“坐等诉求”到“主动攻坚”,以专业能力破解产业痛点;从“单点履职”到“闭环治理”,构建全周期服务机制;从“经济赋能”到“社会共治”,实现企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同共进。实践证明,当企业界代表联络站深度融入地方产业生态链,以“小站点”激活“大产业”、以“代表力”撬动“治理力”,便能真正践行“三会三文”所倡导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新时代人大工作要求,为全省基层人大代表履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章华样本”。

作者系华容县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人民之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