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武 吴俞贤 湖南法治报 2025-07-15 15:09:01
近日,在新晃侗族自治县晃州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一场“局长进站面对面”活动正在举行,现场气氛一度充满“辣味”。
县人大代表胡祝英情绪激动地“拍案”而起:“路灯亮了半年就熄了,管理单位必须彻底解决,不能总是修修补补!”她的质疑直指问题核心——群众安全与生计受到严重影响,要求根治而非敷衍。
“一周内完成线路改造,今后保证随时坏随时修!”面对代表的犀利发文和群众期盼,县城管局负责人承诺。
承诺掷地有声,整改迅速实施。城管部门立即组织专业力量,在短短一周内共计更换新型节能路灯480盏,彻底维修线路3.2公里。在代表监督下,整个工程还节约了资金80余万元,真正实现“治好病”又“省了钱”。
这是怀化市人大常委会贯彻省委、省人大“三会三文”精神,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进联络站履职活动的一个缩影。
深入调研开出对症良方
而在此之前,怀化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却揭示着另一番图景:部分联络站活动仍停留在“开个会、谈个心、拍个照”的层面。活动主题泛化,对一些民生痛点触及不深;与社区网格、行业协会等资源联动不足,常止步于单向收集意见。代表们收集的意见“转交相关部门后,或因办理困难,往往石沉大海”。
布局失衡更令人忧心,会同县一个联络站安排驻站代表142名,代表轮值表密密麻麻如列车时刻表;辰溪县一个镇联络站与所辖村联络站直线距离仅480米,村民打趣:“撒泡尿的工夫能赶两场接访。”
“不是群众不需要,而是站点没触达。”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万千在麻阳召开的全市“三会三文”精神走深走实暨“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提升年”现场推进会上说,要坚决杜绝走过场、搞花架子,让代表像回家一样进站履职,让联络站真正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娘家”。
破局之道,始于直面问题的勇气。2024年以来,调研组走遍全市13个县市区60多个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代表联络站,全面了解联络站真实运行情况,为联络站工作如何蝶变找到了良方。
聚焦阵地优化、机制创新、实效提升3个目标,怀化市人大常委会以“制度刚性”破除“闲置站点”,印发《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提升年活动方案》《代表联络站年度主要工作清单》《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模板》,构建形成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三保障”责任体系和“线上+线下”巡检、履职积分管理的动态监管“双轨制”。
比如,在“建”的层面,大刀阔斧优化布局。站点设置实现科学布局“集约化”,按“区域覆盖+功能互补”原则,对长期闲置的“僵尸站”果断撤并,对楼层高、位置偏的站点及时调整,积极探索产业园区、省际边界等特色站点,着力解决了“500米内重复建站”“驻站代表过多或过少”等失衡问题。
在“管”的维度,强化制度刚性。要求县域统一编印工作手册,各站结合实际制定年度清单与月度计划;突出抓好代表学习培训与履职登记考核,将扫码进站、日常监督纳入履职档案,倒逼责任落实。
在核心“用”上,则聚焦于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问题“分级分类”处置机制——简单问题现场交办、按期办结,复杂事项形成代表建议正式交办;探索“联企专站”进园区、“楼宇微站”入商圈,让站点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度转化;鼓励代表走出站点,以“屋场恳谈会”“夜话农家”等灵活形式主动贴近群众,让履职活水深入基层的毛细血管。
截至6月,怀化代表联络站推动解决民生问题较去年同期增长127%,群众满意度达92.6%,“僵尸站点”已基本整改完毕。
“十有”标准下的实力提升
5月的通道县菁芜洲镇,赶集日的喧嚣中,一块镶嵌着“福”字LOGO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站牌格外醒目。“我们赶集的时候可到代表联络站歇歇脚、喝口水,还可以向代表们反映问题。”菁芜洲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将办公场所从镇政府大院搬到集镇临街门面,路过群众无不称赞。
一年来,全市各代表联络站在“十有”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在推动规范建设中不断增强为民履职的软实力。
软实力提升的种子最先在百年葡萄藤下萌发。中方县桐木镇大松坡村的百年老藤虬枝盘结,浓荫遮蔽着特殊的“议事厅”——没有主席台,没有文件袋,村民梁大哥攥着问卷直言:“彩礼涨到20万,娶个媳妇要扒层皮,这‘规矩’不改不行!”
这场由中方县南方葡萄沟农文旅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的会议,地点选在了百年老藤庭院里的恳谈示范点,内容不再是坐等群众进站提意见,而是聚焦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村规民约,形式上则创新采用“问卷预诊+现场会诊”的模式。135份问卷梳理出12类痛点,让村民现场票决出红白事操办标准。“过去村规是干部定群众看,现在是大家定、大家守。”县人大代表、村支书唐克勇说。
在溆浦县黄茅园镇,民主正以另一种形态加速奔跑。紫云村入村口的两根电线杆如獠牙矗立路中,经常发生安全事故。今年5月,镇人大代表向术国的手机收到群众扫码提出的一条信息,“管管孩子们的上学路,拦路电线杆必须拆除!”
建议火速递进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迅速联络对接,怀化长途线路局局长带队现场办公,前后不到24小时,“拦路虎”电线杆被顺利拆除。“昨天还提心吊胆绕道走,今天路就宽敞了,心里也敞亮了!”目睹整改成效的村民竖起了大拇指。
在怀化的“北大门”麻阳县,一种更接地气的履职模式在舒家村乡和高村镇滨河社区等地生根发芽。46个“人大代表示范岗”嵌入村居、学校、医院。代表们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亮作为,在岗位上争当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工作监督员、爱心传递员、矛盾调解员。
4月25日,新晃侗族自治县波洲镇波洲村勤德面条厂正式投产。这座配置全自动生产线、占地2300平方米的村集体企业的诞生离不开人大代表的努力。“从家庭作坊到标准工厂,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的从产品定位、包装设计、技术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的12条建议起了关键作用。”县人大代表、村委会主任胡忠于介绍。
以机制创新
深化基层民主实践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问需”,全市46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完善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寻求着为民服务的创新机制。
麻阳县黄桑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多次收到群众对集镇“空中蜘蛛网”的强烈反映:“抬头一团乱麻,线垂得低,雨天和孩子过路特别担心安全问题。”联络站及时梳理汇总这一突出民忧,将其作为“意见最集中、解决最迫切”的民生实事建议提交乡人大。最终将“空中线缆集中整治”项目确定为2025年度民生实事。当电工利落剪断最后一张“蜘蛛网”后,居民“头顶上的烦恼”终于消散。
洪江区桂花园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和洪江区法院人大代表联络站里,代表们与到站的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们一道,面对面对当事人的疑惑释法明理,并同步启动“代表调解+司法确认”程序,以最快速度解决当事人法律问题。当双方在一起劳务纠纷案调解书上按下手印后,双方当事人感慨道:“打官司要3个月,来这儿3小时!”
地处湘黔边界的甄家慕团寨因群众两省“飞地”混居面临治理难题。为破解困局,湖南会同县地灵乡人大代表联络站与贵州天柱县地湖乡人大代表联络站联合开创“板凳议事会”新机制。双方人大代表联络站定期组织代表与村民围坐,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纠纷等共性问题平等协商、寻求共识。该机制运行以来高效解决群众问题50余个,化解矛盾30余起,走出了一条人大代表深度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制度创新持续为民主根系输送养分。鹤城区推行“双站长制”:社区书记管后勤保障,代表站长抓履职活动;沅陵县建立“履职银行”,代表参与调解可积分兑换。洪江区建立法院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们深度参与诉前调解、矛盾化解与庭审监督,法治力量在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悄然渗透。
从2024年的1312个站点到2025 年覆盖城乡的461个标准化站点;从群众“找不到代表”到年均解决问题超千件,正是怀化人大代表联络站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生动注脚。正如李万千所说,要以“大门常开、代表常在、站点常用、群众常来、实事常办”的势头,激发代表“善为”的劲头,真正把联络站打造成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让全过程人民民主之花在五溪大地遍地绽放。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湖南法治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