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芷菁 张谦格 向凌逸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5 08:58:48
新湖南客户端7月15日(通讯员 曹芷菁 张谦格 向凌逸)近日,长沙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组成实践团来到永顺县双凤村,开展为期6天的土家族摆手舞数字化保护实践。
七月的双凤村,热情似火。在桑栖瀑布旁,省级非遗传承人田岩华向实践团道出了摆手舞传承面临的三重困境:传承经费紧张、年轻传承人稀缺、舞蹈动作被外界误读。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针对这一现状,实践团队长曹芷菁承担起重点采访州级传承人田水香的任务。在双凤村活动中心,田水香详细讲解了摆手舞的十三个标准动作,包括单摆、双摆、回旋摆等,并现场进行了示范教学。团队成员认真聆听,现场提出疑问,力求全面、准确地了解摆手舞动作的精髓 。“用AI技术传播摆手舞是个好办法。”田水香表示。期间,另一位传承人田义元即兴唱起土家族传统迎客歌,展现了摆手舞“歌、舞、乐”一体的艺术特色。
实践团成员和田水香学习摆手舞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村支书记彭华说:“提升双凤村知名度是关键,软件要操作简便、便于传播。”与会传承人一致认为,“智影摆手”AI系统为摆手舞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基于各方建议,线上成员和线下成员持续优化“智影摆手”系统,探索非遗数字化保护新路径。该系统创新性地采用MediaPipe框架,通过33个关键骨骼点检测实现精准动作识别,严格遵循非遗保护规范,所有动作数据均采集自双凤村原生形态摆手舞。同时基于Unity3D技术构建的数字模型,让土家族摆手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沉浸式、交互性的全新形态进入大众视野。
Unity 3D技术构建的数字模型
在摆手堂前的树荫下,古老的土家方言唱出婉转动听的歌曲,悠扬的旋律,承载着土家族千年的历史记忆,实践团的成员们在老人沧桑的声线、舞者古朴的动作中,感受到文化多元一体的共振。通过“文化+科技”,实践团创新性地打造了一套融合AI动捕技术的交互装置,在此基础上,通过搭建基于专属动作库的人工智能识别模型,实现对舞蹈动作及其文化内涵的精准交互检测与响应,让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了新的科技活力。
责编:包伦金
一审:包伦金
二审:彭美林
三审:孟春绒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