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4 11:52:09
朱蕾玲 杨兴东
近日,湖北武汉市民高先生向媒体反映,他在电话推销下贷款20万后,一年内陷入反复借新款还旧款泥潭:累计借款1741.58万,实际已还款2887.6万,但被告知还欠470多万。这一事件不仅是个体的悲剧,更暴露出非法借贷市场的猖獗,亟待重拳整治。
警惕非法借贷套路。有媒体就向高先生提出疑问,从最初的20万元借款,到最后还款2800多万元,最终多还了1100多万,为何有能力多还款1100万,却没有“刹车”止损?实际上,放贷者通过“砍头息”、利滚利等手段,让高先生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加上陷入非法借贷陷阱,高先生“没敢把借款的事情告诉家人,也曾向朋友借钱,希望提前还清贷款”。然而,还的速度赶不上“利滚利”的速度,最终让他倾家荡产、负债累累。这种非法借贷套路,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侵害了群众合法权益。
非法借贷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源于部分群众金融知识匮乏、风险意识淡薄,容易被“低息”“快速放款”等噱头迷惑;另一方面,非法放贷者为了牟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采用各种手段逃避监管。
这一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必须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在借贷过程中保持高度警惕,远离所谓的“低息”“无抵押”“无担保”等诱惑,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同时,一旦遭遇类似非法放贷行为,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及时报警止损,避免陷入更深的债务困境。
此外,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规范借贷市场秩序,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悲剧发生。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严厉打击非法借贷,筑牢金融安全防线,民众才能在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中生活,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作者分别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2024级研究生、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