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友 2025-07-14 11:34:20
人大代表建议,是民声民智的集中反映,更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如何让饱含民生期盼的代表建议从“纸面”落到实处,真正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效能与惠民成果?
长沙市望城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制度执行力,锚定“办理一件建议、解决一类问题、推动一项工作”的目标,创新办理机制,着力推动办理工作实现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的深刻转变,确保每一份民声都掷地有声,每一项建议都落地见效。一条条凝聚着民声民智的人大代表建议,正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高效办理通道,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破解治理难题、增进民生福祉的澎湃动能。
内涝顽疾:低洼之痛与代表之问
居民谢嗲嗲站在焕然一新的排水设施前,记忆被拉回到三年前:暴雨后,这个由池塘改建的老旧小区瞬间变成汪洋。“积水深得连门都出不去,地下室全被淹没,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财产受损。”工农东路一带因地势低洼、排水设施老旧,每逢强降雨必成“重灾区”,居民不得不在屋前堆起沙袋挡水,老人被困家中。
万宝小区地势比周边低近1米,原有污水管道口径小、堵塞严重,且未接入市政主管网。“机器无法进驻,只能手工作业。”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施工人员曾面对蛛网般交错的内部管道束手无策。
转机出现在2024年7月,台风“格美”带来的强降雨再次考验着这片区域。航运社区楼盘项目工地和地下车库严重积水,即使物业启用抽水泵也无济于事。危急时刻,人大高塘岭街道工委主任丁立带领抢险队伍调集抽水泵和防水挡板全力排险。社区党总支书记杨燕组织工作人员挨个通知车主转移车辆,在车库入口堆起防洪沙袋。
正是这次险情,促使丁立联合卞昭慧等六位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他们多次深入内涝点勘查,最终形成联名提出《关于解决高塘岭街道老城区内涝隐患的的建议。
联动攻坚:从建议到落实的治理路径
今年3月,这份承载着民众期盼的建议送达区住建局。一场多部门联动的整治行动迅即展开。区住建局联合应急管理局、市政设施维护中心、重建中心和高塘岭街道组建专项工作组,通过协调会议、实地勘查和专家论证,制定出“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应急排涝,赶在雨季前配齐抽排设备。另一方面,实施郭亮路入河口智能分流井改造和图书馆片区排水管道改造等工程,彻底疏通城市“血管”。
万宝小区施工中,施工队克服机械无法进入的困难,人工开挖重铺管道。项目负责人张宏辉感慨:“组长每天来现场协助,居民们端茶送水,这是真正的心与心畅通。”
代表监督贯穿工程全程。丁立等人多次到施工现场检查进度,协调解决施工难题,确保工程真正惠及于民。当今年暴雨季来临时,改造效果立竿见影——工农东路周边再无积水,万宝小区居民终于告别“看海”日子。
数字赋能:基层减负与精准治理双赢
与内涝顽疾同步破解的,还有困扰基层的“数据迷宫”。2025年初,“数赋村社”平台在斑马湖社区启用,党总支书记熊晓燕如释重负。
这个纯楼盘社区住着1.5万余人,过去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各类表格,“死亡和出生人口信息更新滞后,不同部门表格格式不一,社区干部成了‘填表专员’。”熊晓燕回忆道。
如今打开手机平台,10类常用电子台账一键生成。2024年7月1日暴雨红色预警期间,社区精准调取联诚花园车库车主信息,及时通知移车避免财产损失。
系统背后是区数据资源中心对刘师伟代表所提建议的扎实办理。该中心建立科学办理机制,打通28个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一端采集、多端共用”。
成效令人惊喜:村社业务场景覆盖度达70%,常规表格填报量减少40%,车牌寻人、人房关联等应用极大提升服务效能。
在东湖路社区,“数赋村社”平台更催生暖心场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老人就餐需求后,社区启动“居家养老便民食堂”;平台实时掌握的孕产妇动态,让“温暖新手妈妈”慰问活动精准落地。
代表建议落地生根的密码,藏在望城区以制度创新汇聚治理合力中。
望城区委坚持把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高位推动、狠抓落实。望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望城区委书记秦国良既“挂帅”又“出征”,督办《关于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为基层工作减负赋能的建议》,高频调度破难题,一线协调促落实,有力推动“数赋村社”平台高效建成、有效应用;对进站接待收集的16件群众诉求,件件批办督办,推动建议意见办理面商率、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以“三个百分百”彰显办理实效。
同时,望城区人民政府坚持将代表建议办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推、责任单位合力办,构建起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办理体系。区委副书记、区长牵头部署,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统筹协调,各分管副区长领衔攻坚,通过定期调度、专项督导,压紧压实办理责任。各承办单位严格落实“三见面”要求,做到办前沟通问需、办中协商问计、办后回访问效,确保建议办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以真抓实办的成效回应代表关切。
在区委统揽全局、以上率下引领下,全区构建起“党委领航定向、人大全程督办、政府高效落实”的三维联动机制,奏响建议办理“协奏曲”。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督办办法》,严把“提、交、办、督、评”五大环节,做到建议提出有质量、交办分派有力度、办理过程有监督、结果评价有实效,推动实现“答复满意率100%、民生问题解决率100%”的双百目标,真正让代表呼声有回响、群众期盼有着落。
6月,一项创新举措引发关注——区委社会工作部率先在全市聘任20名人民建议特邀建议人。这支队伍涵盖“两代表一委员”、基层群众、企业代表等多元群体。谢迎辉、谢广军等区人大代表成为特邀建议人。谢迎辉接过聘书倍感责任重大:“今年将提交一到两个‘金点子’。”律师谢广军则计划运用专业所长,促进政策与民意的有效对接,当好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特邀建议人制度为人大代表提供了新的履职渠道,助力代表更广泛吸纳民意、更有效为民解忧,切实提升履职实效。
“代表建议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要把代表的‘金点子’转化为发展的‘金钥匙’。”6月25日,望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苏春光率主任会议成员视察议案和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并召开专题督办会。在大方沟整治、数赋村社、汽车城配套提质改造、乡村寄宿制学校改造等现场,苏春光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建议办理从“答复满意”向“成果惠民”升级,让每项民生工程都经得起时间检验。
治理启示:民声民智何以成为善治源泉?
时间的刻度里,潜藏向上生长的力量。
“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建议办理全过程。”在望城区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室里,这句话被写入工作要点。
代表建议办理从“纸面落实”走向工程与管理并重的系统治理。在万宝小区改造中,代表们既推动地下管网接入市政系统这一硬件升级,又促成街道社区建立防汛应急机制这一软件配套。
数据赋能基层减负与服务升级实现双重突破。“数赋村社”平台通过打通28个部门数据壁垒,既解放了基层干部被表格束缚的双手,更精准对接了老年就餐、孕产妇关怀等民生需求。
从乡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到水浸顽疾的解决,从配套设施提质、片区规划体系建设到“数赋村社”的实践,都揭示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共赢路径。
暴雨过后,高塘岭街道航运社区的居民们自发清理着道路残枝。不远处,新安装的智能分流井静静运转,将雨水导入焕然一新的排水管网。
斑马湖社区办公室,党总支书记熊晓燕轻点手机屏幕,一键生成本月高龄老人报表。
当人大之力穿透治理堵点,民生答卷便有了最温暖的底色。如今,民声民智已转化为治理效能,成为人大履职扎根基层的生动印记。
民声所向,履职所往。望城区人大常委会以“更高站位、更高效能、更高标准”的“三高”要求为引领,构建建议办理全链条闭环机制,强力推动部门联动攻坚、数字技术赋能、民意渠道拓宽,实现了建议办理从追求“办结率”到提升“转化率”、从注重“答复满意”到确保“结果惠民”的质效跃升。
望城区人大常委会将始终树牢“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基本盘”理念,持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持续做好“建管用融”文章,深化“代表联络站+”建设,以“有形”载体凝聚“无形”力量。坚持“两个高质量”,建立完善代表建议提出前沟通协调、预审把关机制,在完善“大督办”格局上发力,促进代表建议“提得好、交得准、办得成”,真正实现办理一件、解决一类、惠及一片。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人民之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