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7-12 17:58:16
兰佳琛 张英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她在杭州桐庐雅鲁漂流景区漂流时手机落水,当地一男子打捞后因索要1500元“辛苦费”未果,将手机扔回水中。无奈之下该网友选择报警,最终在警方协助下取回手机。之后警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对涉事男子给予了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村民打捞落水手机,既需要付出体力,也存在安全风险,索要报酬是合理的。但当索酬演变成漫天要价,甚至协商未果后将手机扔回水里,就越过了合理边界。
与此同时,该事件也暴露出了景区的管理问题。
其一,景区以“提醒游客勿带手机”“河道敞开无法封闭”为由,将本应承担的管理责任简化为口头警示。河道开放不是放任不管的理由。若能早日规范打捞行为,明确合理报酬区间,或许能避免此次冲突。
其二,失主与村民争执时,现场多名景区工作人员未能及时介入;失主情急下水遇险时,也未见景区应急力量快速反应。这表明景区管理机制对这类纠纷无章可循、工作人员对游客利益与安危重视不够。
其三,事件引发舆论关注、警方作出处罚后,景区才紧急出台“禁止村民打捞”“提供免费服务”等措施。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应对,虽能解一时之困,却未必能根治问题。毕竟,村民熟悉河道情况,其打捞服务本可成为景区服务的补充。若能变“堵”为“疏”,由景区牵头组建官方打捞队,吸纳村民参与,制定透明的收费标准或为其支付工资,将打捞行为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那么,既能为村民带来合理收益,也能保障游客利益和体验。
当应尽的管理责任付诸阙如,最终损害的不仅是游客的体验,更是景区的长远口碑。期待这场风波能让更多景区意识到:真正的管理智慧,不在于事后补救的速度,而在于事前防范的精度。
(作者分别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