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温暖的救赎——“爱在始终”志愿者协会关怀老年人的故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1 16:48:14

“爱在始终”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关爱老年人瞬间(资料图)

通讯员 阮梅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不久前,细雨敲打着华容县城的青石板路,也叩击着九十一岁吴老爷子家紧闭的木门。当爱在始终志愿者协会会长蒋志新第三次推开这扇门时,屋内弥漫的压抑气息仍未散去——老人蜷缩在被褥中,眼神空洞如枯井。但听到来人的声音,看清那张熟悉的笑脸,老人的嘴唇开始嚅动,眼里慢慢泛起了泪光。作为临终关怀公益组织的负责人,蒋志新与志愿者们正以独特的方式,尝试重燃这位老人的希望。

一跤之殇,绝望中的生命微光

老爷子,今天试试动一动腿?蒋志新轻步走到床边蹲下,温和的声音将老人从混沌中拉回现实。

三天前,老人在华容河堤看风景时,下坡瞬间身子失控猛扑下去。清醒时,手掌已是血肉模糊,脸和眼睛肿得厉害,全身骨头像散了架般剧痛。所幸头部未受重创,但巨大的惊吓让这位九旬老人几近崩溃。

老人育有四子女:长子曾当兵,后从酒厂退休长女、幼子也已退休,分别定居本地与岳阳小女儿吴美华(化名)则在北京照看五个多月的小孙女。事发后,长女与长子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父亲接回家悉心照料,岳阳的幼子也很快赶来轮流陪护。

老爸人已不行了,脾气也变了,不说话,一心只求死。急死我们了!电话里姐姐焦灼的声音,让远在北京的吴美华心急如焚。她迅速安顿好孙女,连夜踏上归途,火车上泪水涟涟的她向好友张和平哭诉:老爷子不行了,我们啥也不懂,怎么办?

你放心,有个人懂!张和平立刻想起了曾帮助过自家老人的蒋志新,蒋会长慈悲心肠,爱在始终的老师们都有大爱,我这就联系他!

吴美华心急火燎赶到家门口时,两位陌生人已等候在那里——正是接到电话赶来的蒋志新与志愿者竺月英。

眼前的吴老爷子,面部青黑肿胀,脸形歪斜,眼睛半睁半闭,缠满绷带的手碰不得。他每天只喝两勺稀饭,无法下床,已数日大小便失禁,精神时清时糊。吴美华含泪唤了数声,老人只断断续续回了句:……要走了。留给你们的钱……已给你大哥,办后事的钱,在我枕头下。说完便再不开口。

面对九十多岁的高龄,子女们请来的医生也只能无奈摇头。看着父亲行将就木的模样,几兄妹私下商量,或许只能准备后事了。

或许还没到这个时候。蒋志新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

风雨人生,九十一载的沧桑与善良

蒋志新独自在老人面前站了许久,轻轻抚摸老人的手臂与双腿——双腿已无法挪动,按触之处皆是痛点。凭借熟练的中医调理与按摩拨筋经验,他仔细捏按老人全身骨架后,松了口气:还好还好,骨头都没事。

他打来一盆温水为老人泡脚,边按摩边轻声安慰:您老人家寿命还没到呢,阎王老子不收你。会好起来的,一定能好起来。

蒋志新与志愿者竺月英每日上门,帮老人泡脚、按摩、疏通经络,耐心陪他说话。奇迹在第三天悄然发生:老人开始愿意听他们讲话,甚至慢慢回应了。当那双浑浊的眼睛聚焦在蒋志新身上,含着泪花低声说出谢谢二字时,这位花甲之年、两鬓斑白的汉子,眼角也泛起了泪光。

随着老人身体逐渐舒展,记忆的闸门也伴着呼吸声缓缓拉开。他幼年时父亲早逝,母亲拖着残疾的腿艰难度日,而哥哥是个只顾玩乐的公子哥,从不管家计。十里八乡都知道,这家的小儿子是出了名的孝子:吃不饱饭、买不起鞋,就赤着脚打零工,曾连续两个月借米也要让母亲吃饱母亲卧床时,喂饭、倒马桶全由他包揽,毫无怨言。母亲去世后几十年,每个清明节他都亲力亲为带儿女上坟,风雨无阻。后来妻子也先他而去,但他很少在梦里梦见亲人——直到这次摔跤,他的精气神如轰然倒塌的废墟,梦里母亲与妻子频频出现,他总对儿女重复:我要走了!

卧床期间,九十一载的人生风雨如电影般在脑海回放。这份善良不仅对家人,更延伸到外人:年轻时在竹器厂,他曾冒死救起落水同事,却遭对方利益相争时陷害,他只摆摆手:没事,不计较,他会想通的。这份豁达让他收获了爱情,与做裁缝的妻子相伴一生。日子虽不宽裕,每当夜幕降临,见到讨米人,夫妻俩总会请进家,端上热饭,安排住处。

就连对一生不孝、老来孤苦伶仃的哥哥,他也让儿女常去帮忙洗脏衣脏被。就在不久前,孩子们刚帮伯伯洗完衣物,老人便听闻了哥哥去世的消息。

这辈子,儿女孝顺,也值了。老人对蒋志新说,这把老骨头摔成这样,义务尽完了,活着没啥意义,该回老家了。

爱在始终,用专业与爱创造奇迹

今天咱们练起坐,老爷子您配合我。蒋志新在老人背后垫好枕头,双手托住他的腋下慢慢上扶。

老人咬着牙挺了几秒,目光飘向床头柜上儿女的合照——照片里孩子们笑得灿烂。蒋志新停下动作,指尖轻按老人颤抖的肩颈:老爷子,您心里比谁都疼孩子,可这身子骨垮了,他们更担心啊。他蘸着药油揉开老人后背僵硬的肌肉,您女儿打电话时哭着说,后悔没多回来看看。您要是总觉得活着没意义,不是让他们更难受吗?

老人沉默着,眼角渗出泪:我知道儿女孝顺……可夜里醒来看空屋子,觉得自己像根没用的枯柴……”

枯柴也能生火啊!蒋志新掌心重重按在老人后腰的命门穴,这穴位是身体的火种。您一辈子行善积德,火种哪能说灭就灭?孩子们在外打拼,不就想让您觉得日子有盼头吗?

第六日天放晴,春光明媚。蒋志新扶老人坐床边活动脚踝:您听,外面有鸟叫呢。老人突然抓住他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小蒋,我知道孩子们不容易……可我腿动不了,饭也吃不下……活着就是拖累他们……”

蒋志新蹲下身,直视老人的眼睛:拖累?您忘了当年救同事的事了?那时候您也觉得难,不还是跳下去了?现在不过是换条,咱们一起蹚过去!他指尖用力点按老人足三里穴,这穴位管脾胃,也管精气神。您要是连饭都不想吃,才是真让孩子们绝望啊!

不一样……那时候年轻……现在浑身零件都坏了……”老人摇头落泪,就算好了,也走不动路、说不上话……跟废人有啥区别……”

谁说废人就没意义? 蒋志新拿出手机点开一段视频,这是我们协会的张奶奶,坐轮椅十年了,每天给留守儿童讲故事。您这辈子经历这么多,肚子里的故事能装满一屋子,怎么会没用?

这时吴美华提着保温桶走来,老人看着女儿眼下的青黑,轻声问:你回来这么久,重孙女怎么样了?好久没听你说了。

都好,他们让我告诉您,等您好了,全家带您去旅游。”吴美华握住父亲的手说。

老人苦笑:我这身子,还能旅游?

怎么不能?蒋志新从保温桶里盛出热粥,先养好身体,坐轮椅去公园晒太阳,还能做志愿者呢。

志愿者是做什么的?老人问。

利他。只要是帮助别人的,做什么都可以。

那我也利他去,年纪大了,要不?老人脱口而出。

当然欢迎!蒋志新蹲在轮椅旁,把粥吹凉递到老人嘴边,您这辈子的故事,对其他老人来说是宝藏。生命的意义不是能跑能跳,是心里还有牵挂,还能给别人温暖。您看这粥,热乎的,就像您对孩子们的爱,从来没变过,对不对?

老人张嘴喝下粥,泪水再次涌出,这次却带着释然:小蒋,我真的还能帮上别人?

当然能!蒋志新眼里闪着光,您只要跟老人们说句我理解你,就是天大的意义。

阳光落在院子的玉兰花树上,也落在老人渐渐舒展的眉梢,那份深藏的孤独,似乎在温暖的对话中找到了安放之处。为了能做利他的志愿者,老人对蒋志新定制的恢复计划无比配合。第九天,蒋志新扶他从轮椅站起:靠着我,不会倒的。

多晒太阳,多升阳气!老人对这句话言听计从。20天后,他已能自主站立,每天都会晒 20分钟太阳。再见到蒋志新时,老人豪气地说:是你让我起死回生。我也要学你,陪孤独的老人说话,还要拿出工资的百分之一,买米买油帮困难邻居。

感恩之心,善良与爱的传递

作为爱在始终的核心成员,蒋志新、竺月英与团队已为数百位老人送去临终关怀。自第一次走进吴老爷子家,竺月英就始终陪伴左右,用温热的药油为老人按摩拨筋,轻声讲述协会里重燃希望的故事:您看咱们帮过的李奶奶,92 岁时也以为自己不行了,现在每天还能在院子里晒太阳呢……”

“爱在始终”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关爱老年人瞬间(资料图)

闺女,辛苦你们了。老人常拉着竺月英的手落泪。

等我好了,让女儿用轮椅推我去做公益。老人说,我这把年纪,最懂老人的孤单害怕。

一旁的吴美华哽咽道:父亲一辈子勤俭节约,行侠仗义,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起子女,外对得起他人。你们把他当婴儿一样照顾,手把手教我护理,这不是简单的公益,是用生命温暖生命。

我在家最小,有点娇生惯养,不太会做事。四个老人走了三个,母亲十几年前也不在了。以前照顾人没经验,总马虎。这次蒋会长对父亲的爱和慈悲,让我学会了把父亲当婴儿看待,他一定感受到了。”吴美华说,听了蒋会长的话,老爷子思想转了大弯,急躁脾气没了,现在对我们说话特别温柔。是爱在始终让父亲起死回生,我也要成为这里的志愿者。

阳光终于穿透雨雾,洒满老人的院子。蒋志新胸前的爱在始终徽章熠熠生辉,这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无数像吴老爷子这样的生命被点亮的见证——爱若始终,便能跨越生死,让每个角落都洒满温暖的光。

责编:王振亚

一审:王振亚

二审:王文隆

三审:邹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