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9 21:07:20
文|黄庭杰
当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聚光灯渐退,洞庭湖畔的巴陵古城并未褪去光华。为全力举办好这次盛会,岳阳以“大美江湖,天下岳阳”的气魄,交出焕新城市面貌、升级旅游业态的亮眼答卷:1110个老旧小区蝶变新生,50余座公园缀绿街巷,76个重点项目撬动366.7亿元投资。然而,盛会的真正价值不在“高光时刻”,而在“长尾效应”——以大会为起点,写好文旅融合、惠民兴业的下半篇文章,方显岳阳担当。
一、塑形铸魂:让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旅发大会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实践。昔日破旧的西瓜山片区,174栋民居提质改造后,蜕变为白墙黛瓦的洞庭渔歌小镇,渔民转型非遗传承人,渔家乐升级精品民宿,新增就业超1.6万人;洞庭氮肥厂旧址在保留工业记忆的同时,化身艺术打卡地,退休工人在此重拾奋斗情怀。这些变化印证了“办会兴城”的深层逻辑:民生温度是文旅发展的根基。中心城区12条主干道、13座“智慧驿站”公厕、6000余个免费停车位的提质,不仅服务游客,更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景。一季度民生投资激增53.6%的数据,正是“文旅惠民”最铿锵的回响。
二、活态传承:以“两个融合”激活千年文脉。文化资源需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共生”。岳阳楼历史文化示范片区开街后,慈氏塔下年轻人争相打卡,洞庭南路观光小火车穿梭百年街巷,AR技术重现范仲淹挥毫场景——59栋历史建筑与多处非遗工坊在此碰撞,构建“一景一画、一店一韵”的全链条消费场景。创新不止于科技赋能。张谷英村将晒匾场景化为“古村盲盒”体验,油豆腐制作、皮影戏演绎让孝廉文化可触可感;南湖新区AI玩偶“龙宝”、无人驾驶游船,则用“硬科技”嫁接“软文化”。当巴陵戏在圣安寺响起、古琴快闪于岳阳楼前奏鸣,文化便在体验中完成代际传承。
三、点绿成金:化生态优势为永续发展动能。“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嘱托,已转化为“经营好一湖风光”的生动实践。华龙码头从沙石遍布的“生态伤疤”变身江豚嬉戏的“微笑港湾”,洞庭湖湿地智能导览系统实时追踪候鸟踪迹;岳阳中华大熊猫苑吸引亲子家庭流连,10只“国宝”成为继江豚后的又一张生态名片。生态价值转化需长效机制。君山区“江豚湾”景区将观豚路线与科普研学结合,“小豚之家”文创中心孵化生态IP产品;岳阳县推动“文旅+康养+生态”融合,麻布山滑翔伞、黄精文化节让绿水青山变成“绿色存折”。生态红利,正成为岳阳文旅最动人的底色。
四、破壁出圈:在开放协同中链接全球。旅发大会虽落幕,开放步伐却加速。国际表达的“岳阳策略”成效初显:入境游客量同比增长30%,俄罗斯游客登楼诵《岳阳楼记》,日本茶道师切磋君山银针,巴基斯坦舞者跳响长鼓舞。更深远的布局在于区域协同——与鄂赣皖共办非遗联展,同武汉、九江共推“诗意洞庭”黄金旅游线路,名楼名湖签署合作备忘录,“文旅共同体”正打破地域壁垒。跨境支付优化、多语种导览、国际赛事引进等细节,是接轨全球的关键落子。当“岳阳楼杯”国际古琴艺术季吸引海外琴家齐聚,当汨罗江国际龙舟赛20国队伍竞渡,世界便听见了岳阳的开放强音。——“先忧后乐”的基因,注定了岳阳从不止步于“盛会圆满”。今日洞庭潮涌处,创新创业热潮正酣:洞庭南路“种子空间”孵化20余个文旅项目,青年将岳阳楼IP潮玩化;“山川良造”工作室让老宅变艺术据点,十三村老字号单日营业额破万……这些微光汇聚成河,印证了旅发大会“长尾效应”的生命力在于全民共创共享。
盛会如焰火,照亮前路;深耕似春雨,润泽千秋。岳阳的未来,不在节会三日之喧腾,而在三百六十五日之耕耘——当古楼与科技共舞,江湖与天下相连,这座千年名城终将以日日新的气象,成就“诗与远方”的永恒样本。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