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7 15:28:43
日前,初二期末考试落下帷幕,几家欢喜几家愁。成绩单背后,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弦,也折射出当前家庭教育的焦虑与期待。人们常说:最好的教育,是家校携手的温暖旅程;最美的成长,是家校同心的蓬勃绽放。在这场凝聚教育合力,共筑孩子成长之路中,家校齐聚才能更好地共赴这场“育人之约”。
期末成绩从一公布,我的手机便成了“热线”。特别是面对即将来临的九年级,家长的关切与焦灼尤甚。一天下来,与众多家长沟通,纵然口干舌燥,却深感肩上责任之重。
翌日,一条微信弹出:“老师,方便接电话吗?”电话那头,一位母亲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
原来,她的女儿因成绩波动在家中号啕大哭,母亲感到既心疼又无措,彻夜难眠,深陷“孩子考不上高中怎么办?”的忧虑旋涡。
我立刻调阅了这位女生的成绩单。对比分析发现:语文稳定,数学进步显著,英语因失误微降,物理、历史、道德与法治相对薄弱。回想期末评语,我曾写道:“你文静专注,用心体悟学习与生活。那踏实努力的身影,令人充满信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补齐短板,超越自我,期待你的绽放!”
安抚这位母亲时,我恳切道:“孩子品性纯良,学习态度端正,这份持续的努力不会被辜负。中考,考验的正是这份‘跬步千里’的韧劲。当前要务,是帮孩子找准薄弱点,科学查漏补缺,同时保障身心健康。保持节奏,稳步前行,未来可期。”电话那头的母亲听罢终于如释重负。
当晚,我便协同语文、数学老师一同到该同学家访。一进门,孩子的母亲便当着女儿面愁容满面表示:“老师,感觉我家的娃儿有点不上心!成绩这么差,我气得打了她一顿!”大家听了心头一紧,而孩子也在一旁低着头。
我宽慰孩子的母亲:“家长,切莫只看一时的分数绝对值!试题难度不同,比较才有意义。对比期中,孩子各科都有明显进步!”母亲眼神惊疑:“真的?考成这样,老师不是安慰我吧?”
我们为孩子的母亲详细分析了各科进退情况、学习潜力与改进方向。终于,母亲脸上阴霾渐渐散去,并轻抚孩子的头发愧疚表示:“孩子,妈妈错怪你了。”同学眼中情绪复杂,默默无言。
随后的交流,大家重心转向母亲的教育心态。原来,这位同学的家中还有一个在名校读研的哥哥,是母亲口中的“学霸标杆”。日常教导时,她的母亲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而在我们心中,这位同学虽非顶尖,但学习态度端正,成绩稳中有升,实属难能可贵。孩子母亲内心的“落差感”和急迫心态,反而成了无形的压力源。
近1小时的家访接近尾声,语文老师语重心长地劝慰:家长,要学会调整心态,焦虑伤身,更不利于孩子成长,身心健康,才是教育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天资禀赋、兴趣方向、成长节奏各不相同。盲目攀比,徒增焦虑,还会背离教育初心。
何为最好的孩子?在我看来,并非一时分数的高低,而是在成长路上始终怀抱对生活的热爱,坚守心中的梦想,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在正确的道路上持之以恒,以德为先,全面发展,便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对于每一位孩子的父母而言,教育的魅力,在于陪伴生命成长的过程。每一次鼓励、每一分理解、每一份耐心地等待,都在为孩子的未来奠基。与其执着于结果的“执念”,不如珍视奋斗路上的每一刻风景。
对于家长和教师而言,树立科学成才观,摒弃焦虑比较,营造包容、支持、信任的成长环境,引导孩子过好充实的每一天,便是成就其无悔而丰盈的人生。这,也正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家校携手,让我们以更从容的心态、更智慧的方法,共同守护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晴空!(许敦厚)
责编:蒋茜
一审:蒋茜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