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7 16:29:23
7月6日,吉首大学商学院“灯塔”志愿服务团来到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深入调研村寨发展之路。
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产业考察等形式,解码十八洞村从“深度贫困”到“小康示范”的蜕变密码,探寻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的创新实践。
如今的十八洞村,正经历着深刻的产业转型。传统苗绣技艺已突破自给自足的窠臼,成功转化为驱动增收的“指尖经济”。通过成立苗绣合作社,村里有效整合了妇女劳动力资源,构建起涵盖绣制、缝纫、营销等环节的初步分工协作体系。这一模式在有效保护传统工艺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市场响应能力,使苗绣焕发出新的产业活力。
(图为工作人员在刺绣)
与此同时,依托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乡村旅游配套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积极盘活自有资产,将特色木楼改造为精品民宿;兴办特色农家乐,以腊肉、酸鱼等地道苗家风味吸引游客;景区周边涌现的摊位,则集中展销山珍特产与特色手工艺品。这些举措初步形成了围绕核心旅游资源的服务链条,为乡村注入了多元的经济动能。
(图为游客正在了解十八洞的莓茶)
然而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旅游市场的变化,十八洞村面临着新的困境与挑战。吉首大学商学院“灯塔”志愿服务团在调研期间深度挖掘了湘西苗绣,了解到其苗绣产业面临着传承与销售困境。通过走访发现,村寨中的年轻人几乎外出工作,年轻一代对传统手艺的兴趣缺失,苗绣几乎断步在老辈绣娘。传统手工艺苗绣耗时耗力,价格在消费市场中也不太“亲民”,以至于苗绣在目前市场中基本不具地位。正因经济效益低下,村寨不太重视苗绣的发展,或者以机绣代替传统手工。这将会对湘西传统手工苗绣造成冲击。
(图为“灯塔”志愿服务团采访年轻游客)
苗绣的困境并非孤例。在十八洞村,同样承载文化记忆的传统酿造业也面临现代化挑战。“幸福人家”酒坊的坚守与困惑,正是这一困境的缩影。酒坊虽秉持家传秘方和传统工艺,确保了产品的独特风味与品质,但高昂的设备投入与偏低的市场定价,使其在追求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图为幸福人家客栈)
从精准扶贫首倡地到乡村振兴示范村,十八洞村的答卷写满奋斗与希望。吉首大学商学院“灯塔”志愿服务团以脚步丈量土地,用青春触摸时代,在田野课堂中深刻领悟“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苟才益 庾萌 喻凯晨)
责编:蒋茜
一审:蒋茜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