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师学子红色研学:在革命故居开启“行走的思政课”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5 22:55:35

7月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传承·薪火同行”志愿服务队赴宁乡市沙田乡开展“红色资源活化利用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实践。

师生们以沉浸式研学方式,深度考察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惠同廊桥及博兵寨等红色地标,通过场景还原、专业讲解和实地验证的创新模式,探索红色研学线路的开发价值与实践路径。

在何叔衡故居,讲解员以“文物叙事”为线索,生动勾勒出这位中共一大代表的成长轨迹。当讲解到正堂屋墙上高悬的何氏家规第一条“爱国为强国立身之本,须遵纪守法,尽心报国”时,队员们纷纷驻足记录。这条家规与谢觉哉故居“天地君亲师”牌匾共同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轨迹和家国情怀。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成为青年学子理解革命精神根源的鲜活教材。特别引人深思的还有谢觉哉“法源在人民”的法治思想,这一推动参议会制度变革的先进理念,最终镌刻在《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成为故居里“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对联的最佳诠释。

“谢老当年连乡亲修路迎接都批评‘劳民伤财’,这种精神不能被遗忘”,“湖南好人”龙白莲守护谢觉哉故居24年的故事让队员们动容。从清晨洒扫到夜间巡查,这位守护者用半生时光编织出一张无形的精神传承网。“龙阿姨对革命故居的坚守和执着,本身就是一堂无声的思政课”,团队指导老师吴红表示,“这种民间守护力量,正是红色基因最深厚的土壤”。

此外,在惠同廊桥,队员们通过历史场景还原,切身感受革命先驱的思维碰撞。而博兵寨现代化研学基地的考察,则引发了关于“传统与现代如何共生”的热烈讨论。夕阳下,古桥与基地隔空相望,构成一幅红色文化传承的时空长卷。

此次研学创新将历史价值挖掘、教育功能实现和乡村振兴契合度作为调研重点。团队希望将学校“小课堂”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大课堂”中的实际效能,通过“红色资源活化”调研,为当代红色资源的后续开发和利用提供咨言建议,助力当地红色资源的整合与增效,让红色IP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邓玉琴 刘陆宇)

责编:蒋茜

一审:蒋茜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