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为何总是“马后炮”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5 10:15:16

轻舟

甘肃天水幼儿园的铅中毒事件,又一次刺痛了公众神经。当专家沉重宣布“铅中毒对幼儿神经的损害不可逆转”时,一切善后与追责的“及时有力”,都难掩事前监管失灵的刺眼苍白。

幼儿园安全,这本应是全社会紧绷的神经末梢,为何在重重监管体系下,仍一次次被惨痛事故洞穿?

板子首先打在“落实”的软肋上。 安全责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制度文件层层叠叠,但部分监管者身体却沉溺于“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惰性泥潭。监管链条上,一些环节或流于形式化巡查,或困于“选择性执法”,甚至被利益俘获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监管者自身责任如悬浮的尘埃,未能沉甸甸压实在每一环节,安全底线便如沙上筑塔。这不仅是行动懈怠,更是对监管神圣职责的彻底背叛。制度防线在“不落实”中悄然瓦解,每一次“高度重视”最终沦为空洞回响。

监督机制亟待注入源头活水。当前监督常陷于被动与滞后,如代表委员视察常需“集中组织、事先公告”,这无异于提前鸣锣示警,使监督的锋芒在精心准备中被悄然消解。破解之道,在于勇敢打破监督藩篱,让社会力量成为常态监督的活水。不妨借鉴司法“人民陪审员”的精髓,在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等关乎生命健康的领域,大胆吸纳有公信力、有热情的普通家长、社区居民担任“安全监督员”,赋予其随机检查、直接反馈的权限。当“人民的眼睛”真正嵌入监管肌理,监督便从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回归为无处不在的日常现实。

媒体作为“社会雷达”亟待松绑赋能。 媒体本是刺破黑暗、预警风险的前哨。然而现实中,层层审批、无形阻力常使其监督功能在关键节点上失声。中央反复强调支持舆论监督,各级党政部门亟需拿出魄力,为媒体依法行使监督权扫清体制性障碍,提供坚实后盾。各级主流媒体特别是党媒,更应挺起脊梁,以“铁肩担道义”的担当,主动深入基层,敏锐捕捉风险苗头,构筑起预警危机的另一道坚固防线。

每一次以生命健康为代价换来的“事后雷霆”,都是对监管效能的尖锐拷问。打破“马后炮”的循环,核心在于让监管从“纸面责任”转化为“行动铁律”,让监督从“盆景摆设”生长为“生态森林”。 唯有真正激活每一个社会细胞参与监督的能量,以制度保障媒体探照灯的无碍运行,我们才能编织出一张疏而不漏、反应迅捷的安全防护网。

监管的真正尊严,不在于事后追责的声势,而在于事前将风险扼杀于萌芽的静默力量。这力量,只能来自责任彻底落实与监督无处不在的共同加持。

责编:唐曦

一审:唐曦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