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4 17:19:37
迎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春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根植地方经济发展,依托办学优势,以社会实践为桥梁,打造“三聚焦三课堂”实践育人模式,构筑基层治理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双赢格局。
聚焦乡村红色资源 构建红色教育课堂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崇实重用”的办学理念和开门办学的基本方针,挖掘常德本土红色资源,先后与翦伯赞生平业绩陈列馆、林伯渠故居、帅孟奇故居和红烨红色文化园签订共同育人协议,带领学生在行走中研学,延伸思政教育内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在“王悦贞哺乳牺牲地”、常德抗洪纪念碑等地开展现场学习与宣讲,在寻访中赓续红色血脉,在学习与实践中把握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开展“党建+文化寻访”系列活动,探秘桃源木雕,走访“最美乡村医生”,沿着吾溪河追寻红色足迹,构建红色教育课堂。社会实践教育接“地气”,课堂教学更添“活力”。
思政课堂走进林伯渠故居
聚焦乡村特色产业 构建专业实践课堂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把学科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更好地衔接,推动校企合作在课堂教学与产业实践中水乳交融。2023年该校成功入选首批“楚怡工匠计划”试点,与湖南文理学院联合培养农学专业本科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该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学雷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发展状况和群众需求,努力培养乡村治理接班人。机电与信息工程系“金领工匠”志愿服务队发挥专业优势,为临澧县修梅镇村民义务维修小型家电,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农业与经济系“桃风”志愿服务队,在石门县南北镇清官渡村指导村民直播带货,帮助村民增收。在支农惠农的过程中,青年学生也促进了自身成长。
机电系开展小型家电义务维修服务
聚焦乡村群众需求 构建田野思政课堂
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引领的有效载体。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发挥学生所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读懂“无字之书”,立志让乡村一线成为青春起跑线。
“红色轻骑”服务队穿梭在鼎城区狮子山村、临澧县高桥村和赵家巷村、石门县南北镇等地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走访研学形成调研报告,提出乡村振兴的建设举措与思路。护理系“七彩健康科普”志愿服务队,深入临澧县修梅镇“三下乡”,开展爱心义诊、保健知识宣讲、普及急救技能、慢病健康指导和安全教育。师生走访文甲起义策源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三角堆村等地,在“没有围墙的课堂”中,体悟乡村振兴路上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感应时代脉搏,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
电商直播带货
为推动实践育人工作落到实处,提升实践育人质效,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注重打造具有专业特色、创新性的实践活动,组建高水平、宽领域的专家库和全员育人团队,开展针对性辅导,助力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责编:卓萌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