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09:48:21
近日,湖北东南某镇一开业月余的养老服务综合体设施齐全却门可罗雀,经营者王先生满心焦虑。而武汉众多社区养老中心热闹非凡、床位难求。这一对比凸显出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难题:如何激活养老资源,以满足老人多元需求。
在武汉市江汉区民航里吉年颐悦中心,医生在给老人进行健康监测。
养老中心要“沉”到居民楼下
湖北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分析,湖北东南某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冷清,是因未充分考虑失能半失能老人需求。建议王先生改造空间设养老床位,吸引失能老人入住,再为周边高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形成闭环。
武汉一家养老公司负责人魏女士也有困惑,多年前社区养老网点受欢迎,如今老人却越来越少。原来,幸福食堂等开进小区,老人更倾向于选择近处。72岁的李爷爷直言,老人走不远路,能在小区“一站式”解决吃饭、聊天、拿药等问题最好。湖北省民政厅研究数据表明,湖北省老年人独居空巢家庭占比7.77%,夫妻空巢家庭比例高达46.18%,就近养老需求迫切。
破解之道在于“零距离”嵌入社区。武汉市江汉区江汉里社区吉年颐养中心“深藏”于小区,开业5年成为2000多名老人的日常据点,这得益于规划建设前700份居民调查问卷的呼吁,将原定博物馆用地优先用于养老。硚口区荣东社区,综合服务楼紧邻党群服务中心,50米外是社区医养中心,70岁的杨爹爹在此享受实惠理疗,直呼方便。这些案例证明,养老资源落点要“沉”到居民楼下,前期充分调研和优先保障养老空间是关键。
“走不出家门”的老人,服务要“送得进”
建成“一站式”中心并非终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石智雷指出,深度老龄化下,社会化居家养老需求激增,针对高龄失能老人,“送上门”服务是刚需。
湖北文旅佰穗养老在武汉运营141个网点,日均服务1万人次。90岁的周奶奶通过上门健康监测发现血糖飙升,及时送医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持续上门干预护理,血糖得到控制。武昌区惠誉花园社区,炎黄养老服务中心的汪丽服务6年,成了老人的“亲人”。一次,89岁的吴爹爹家中忘关水龙头严重淹水,汪丽接到电话后迅速带人上门解困。湖北炎黄养老服务集团在全省布局100个网点,服务涵盖多个方面,深度渗透居家场景。
政策保障是“送上门”服务的坚实依托。2021至2024年,我省投入4.4亿元支持养老综合体和农村互助照料中心提档升级,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和69.5%,服务模式从“吸引出来”向“主动送上门”延伸,高效响应与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是提升居家养老获得感的关键。
在武汉市洪山区龙安社区炎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医生给老人们扎针灸缓解疼痛,深受老人欢迎。
适老化改造避免“花架子”
要让老人愿意“走出来”、敢“留在家”,环境安全舒适至关重要。楼梯墙上的防滑扶手、卫生间的防滑垫和紧急呼叫器是社区养老网点标配,但家庭内部适老化改造如何改到老人心坎上?
武汉吉年养老公司负责人祁金华介绍,在家庭养老床位政策支持下,他们为92岁的杨婆婆家安装智能床垫、呼叫网关。杨婆婆的女儿王女士目睹便利后,主动自费加装助浴椅、床边扶手。武汉晚晴枫养老助残服务中心自2016年起为2万多户家庭实施改造,负责人认为,好的改造要解决真痛点,消除如厕洗澡风险、改善照明不足等隐患,还要追求高性价比。中心曾为一位80岁老人及其患精神障碍的儿子改造老旧顶楼住房,一个月高效完成8项改造,让老人感慨“改到了心坎上”。这证明,适老化改造要精准对接个体需求,以实用、经济方案消除居家隐患,赋予老人自主生活的尊严与安全感。
(《文萃报》摘自《湖北日报》)
责编:伍芳芳
一审:伍芳芳
二审:姚瑶
三审:黄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