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07:43:43
7月1日凌晨2时,邵阳市北塔区茶元头街道马家村回民油豆腐生产线蒸腾起白雾。金黄油豆腐在155℃的油温中翻滚,发出诱人的“滋啦”声响。
2024年,马家村与五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下称马家村米粉厂)在已有合作项目——速食回民米粉项目的基础上,再次协同投资打造回民豆腐生产加工项目,年底按照股份进行分红。今年5月,随着回民油豆腐经营许可证的获批,这条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生产线,正为村级集体经济开辟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技术攻坚破解生产瓶颈
面对新生产线遭遇传统“三炸工艺”(头炸定型、二炸上色、三炸透香)的效率瓶颈,油温浮动5℃便导致豆腐或软塌吸油或僵硬硌牙,日产量最初只有400斤。
马家村特地请来在外做了几十年豆腐生意的老党员和厂里的老师傅成立技术攻坚小组。经过15天反复试验,将“眼观油花”的经验转化为精准参数:头炸155℃锁水塑形,二炸175℃淬炼金衣,三炸135℃逼油透香。智能控温系统的升级使日产量从400斤跃升至1000余斤,而竹签戳破时那声熟悉的“滋”响,仍是记忆中的老味道。
循环经济激活产业链条
产量上升了,每日产生的豆腐渣如何处理?马家村米粉厂沿用米粉发酵技术,将豆渣经芽孢杆菌、酵母菌发酵处理后转化为优质饲料,供应村民养牛。而贩牛剩下的牛骨,又被村民回售给米粉厂,成为熬制速食回民米粉高汤汤包的核心原料,实现了牛副产品的价值提升。此外,油豆腐生产线产出的豆制产品,除直接对外销售外,也直接被加工成速食回民米粉的臊子包。
这条“豆渣养牛-牛骨熬汤-碎豆成臊”的绿色循环链,不仅实现了资源梯级利用,更因原料可追溯性有力保障了食品安全。
党员助力推动订单落地
油豆腐飘香,订单也随之而来。在马家村党支部的统筹协调下,村里不少党员向外宣传推荐马家村回民油豆腐,老党员邓剑英主动帮忙对接市场资源。短短2个月,马家村米粉厂凭借优质产品和可靠供应,已与3家单位签署正式供货订单,并与5所学校达成合作意向。订单的落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村级集体经济每月稳定增收4000元,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令人欣喜的是,油豆腐生产线的投产,已为村民新提供就业岗位6个,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增收。
“油锅一开,好日子就跟着冒香气了!”村支书陈艳群望着生产线上的金黄豆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颗小小的油豆腐,正成为串联起乡村振兴的“黄金纽带”。
(陈映羲 郑丹枚)
责编:周洋
一审:陆益平
二审:张文杰
三审:邹丽娜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