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味闯天涯④|“水无沙”黄茵:两代传承本心纯,一碗烟火廿九载

  大湘菜报   2025-07-03 17:20:46

编者按:二十载风云激荡,一脉湘味闯天涯,一批批湘菜人在琼州大地写下奋斗史诗。本系列专访将追寻那些用匠心丈量山海距离的湘菜人——他们倔强地守护着舌尖上的地道,又智慧地调和着异乡的风味;他们以固执守住湘魂,用创新开拓疆土。每道菜、每家店、每个品牌背后,都藏着破茧成蝶的动人故事。让我们透过这些滚烫的人生,读懂湘菜如何在热带阳光下“烹”出更动人的味道。

大湘菜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何婷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这副镌刻湖湘文脉的千年名联,在海南岛的椰风海韵间,见证着“水无沙”品牌29年的传承故事——从父亲“8万元创业金”的生命托付,到女儿“良心餐饮”的执着坚守,从10张桌子的湘味小馆,到横跨琼粤的餐饮品牌,两代人以“水无沙”的纯净本心,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着“至清至诚”的湘味故事。

信立本:“湖南人”到“水无沙”的纯净初心

1996年,海口南宝路一间小小的铺面里,锅铲声叮当作响。刚从运动员退役的湖南妹子黄茵,在前厅忙得脚不沾地。收银台后,是她父亲黄老先生。8万块钱,父亲攒了大半辈子的6万,舅舅借的2万,租下烂尾楼前两个铺面,10张桌子,100平方米,“湖南人湘菜馆”就这么开张了。

“当时海南湘菜馆不多,但湖南人多。我爸看我工作没着落,怕我将来难,带着钱就来了海南,说‘咱开个饭店吧’。”黄茵一句话,道尽了创业最朴素的初衷——父亲的关爱和一个湖南人对家乡味道的念想。谁也没想到,这间小馆子,日后成了海南湘菜的拓荒品牌之一,更名“水无沙”,一走就是29年。

“头一年生意就不错,把舅舅的钱还上了。”黄茵回忆。1997年,他们在海口另一条美食街金龙路开了第二家店,规模渐大。但“湖南人”这个名字,注册时遇到了难题——省份名称不能注册。老爷子教了半辈子书,思来想去,选中了湖南名联“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老爷子觉得,白沙井的水纯净,做餐饮,做人,都要像这水一样纯粹、有良心。”于是,“水无沙”三个字,成了品牌的新名字,也定下了“做良心餐饮”的基调。

2005年,品牌走向广州,一度发展迅猛,高峰期全国门店超十家。老爷子甚至在湖南建了养殖基地,想从源头把控食材。然而,2011年父亲患癌离世,2016年广州的得力助手表弟又意外猝死,双重打击让黄茵心力交瘁。“那几年太难了。我停掉了广州公司,关了一些店,回到了海口。”这里有跟着企业十几年的老员工,有需要陪伴的母亲。

“水无沙”的大本营,最终深扎在了海南这片父亲带她闯荡的土地上。如今海口5家店,定位清晰:家庭聚餐、公司聚会、中端商务宴请。那份源于父亲关爱的“信”——对顾客的诚信、对品质的信守,始终是立身之本。

匠传承:血鸭和萝卜皮里的“精致”坚守

“水无沙”后面缀着“精致湘菜”四个字。这源于老爷子的心愿:不想湘菜只是“下饭”“家常”的代名词,它也能登大雅之堂,给人舒适体面的体验。“精致不是花架子,是对人对菜的极致要求。”黄茵深谙此道。

招牌血鸭,29年不变的功夫菜。 这道从开业至今的镇店之宝,技术含量极高。“鸭肉煸炒烦琐,最后挂血浆是关键,火候、时机差一点,不是老了就是黑了,血浆挂不住也不丝滑。”黄茵说。能做这道菜的师傅,必须是资深老手,且要经过出品总监和经理的严格考核。直到现在,所有炒血鸭的师傅每月还要集中培训4天,确保核心品质稳定如一。

小小萝卜皮,20年的情感纽带。 一道看似简单的凉菜,背后是标准化的执着。黄茵曾想下架它,却接到老顾客长达两小时的“抗议”电话。“才知道这道菜已刻进客人心里。”萝卜只取带点肉的皮,秘制酱汁配方固定,泡制时间精确把控——短了不入味,长了会发酸。

为保证每天出品稳定,水无沙甚至为每道菜制定了“留存时间标准”,并建立“进销存”数据表格,精确预估每日用量,追求“零库存”“当天做当天卖”,最大限度保证新鲜。“我们坚持明火现炒,客人来店里,就是图个新鲜热乎劲儿。”黄茵语气坚定。这份对食材新鲜、工艺标准的“匠”心,是“精致湘菜”的硬核支撑。

情为链:员工和客人的“永久朋友”

走过29年风雨,黄茵认为水无沙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情”——员工与企业、客人与品牌间深厚的情感连接。

员工是根基。“老爷子想把企业做成‘现代版桃花源’,让员工安居乐业。”黄茵传承了这份情怀。水无沙拥有大量十几年工龄的老员工,占比很高。出品总监就是典型,当年面试,他试菜后把灶台收拾得干干净净、衣着整洁的细节打动了黄茵父女。“他对烹饪、对湘菜的热爱,带动了整个团队对出品的高要求。”黄茵舍得投入,定期带厨师团队到湖南、广东等地学习,提升技能和眼界。

客人是朋友。“只要我们相遇,定成永久朋友。”这是水无沙的服务宗旨,也成了现实。许多老顾客进店像回家般亲切。更有客人把人生重要时刻都留在了水无沙。“他们对店有特殊情怀。我们有一点不好,他们比我还急,发信息、打电话来‘鞭策’我。”这种由老员工传递、与老顾客建立的情感纽带,是水无沙穿越周期的软实力。

“是员工和客人不愿看到这个牌子倒下的一种情感,支撑我们走到今天。”黄茵感慨。

水无沙:不悔的选择,前行的力量

面对当前餐饮业的挑战,黄茵选择“回归本质”:踏踏实实提升菜品、优化服务、关爱员工。“过去可能享受了时代红利,有些懈怠。现在市场逼我们反省、精进。”她计划更精准定位品牌,深化“健康湘菜”理念,并持续擦亮“血鸭”招牌。

问及若要对20年前的父亲说句话,她毫不犹豫:“做这一行,我不后悔。”从父亲用8万元和一片苦心为她铺就的起点,到如今承载着数百员工生计、万千食客记忆的“水无沙”,这条路充满烟火,也写满情义。

【链接】湘菜美食文化节小百科

湘菜美食文化节是湖南日报旗下推广湘菜美食文化的节会品牌。2006年,首届湘菜美食文化节在包括海口在内的六大城市同步启动,此后每年一届,一直致力于传播湘菜文化、助推湘菜产业。19年后,随着海口湘菜产业的腾飞,湘菜美食文化节再度赴琼,在琼岛又一次掀起浓郁动人的湖湘滋味“风潮”。

(酒鬼酒是第二十届湘菜美食文化节唯一指定白酒)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丁伟

三审:瞿德潘

来源:大湘菜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