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打造生态价值实现标杆

    2025-07-03 16:36:3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罗至柔

近年来,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以下简称候选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基本原则,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化。

聚焦绿色发展,积极开展GEP核算。2021年,联合中国科学院开展了候选区2021年度GEP核算,总值446.78亿元,完成全国首个国家公园GEP核算。其中水源涵养、碳汇等调节服务价值占比87%、文化服务产品价值54.77亿元(占比12.3%)、物质产品价值3.23亿元(占比0.7%)。通过GEP核算,精准摸清生态资产“家底”,明确资源禀赋的空间分布与价值构成,为生态产品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提供了科学量化依据。

探索“点绿成金”新途径,大力开展特许经营试行。候选区积极探索特许经营实现路径,制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立“生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利用”的产业准入机制,规范企业经营活动,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实现生态产品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推动生态产业化发展,培育特色生态产业集群:一是奶业全链发展。与当地奶业龙头企业南山牧业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奶业特许经营模式,带动2000余人参与奶牛养殖与牧草种植,构建从牧草种植到乳制品加工的全产业链。二是推动蜂业规模化运营。支持湖南汇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中蜂养殖,通过“1家联合社+13家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吸纳1000多户农户参与,实现年产蜂蜜300余吨,3000余人直接受益。三是推动品牌矩阵建设。打造了“南山牧业牛奶”“汇蜂农业中蜂蜂蜜”“白云湖生态峒茶”等地理标志产品,构建“生态认证+品牌赋能+市场溢价”的价值提升体系,实现“以产品塑品牌,以地标保品质”的发展目标。未来将拓展特许经营领域,布局自然教育、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业态,构建多维度南山国家公园特许经营产业体系。

加强集体林统一管理,地役权改革破题“集体林困境”。针对候选区内集体林地占比高(60%以上)的管理挑战,推行集体林地保护地役权,即实施22.8万亩“三权”分置改革(所有权不变、管理权收储、经营权流转)后,探索进一步“释放”经营自主权。以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镇卡田村作为地役权改革试点,将其约1万亩集体林地纳入统一管理,颁发湖南省首本地役权登记证书。通过设置集体林地保护地役权,村民经管理局批准后,可在一般控制区适度开展林下经济、种植和养殖。同时建立起“基础补偿+提标补偿+流转资金”的多元补偿机制,公益林补偿标准达到50元/亩·年,地役权改革区林农年人均获得额外收益1500元左右。在保障林农合法权益的同时,实现自然资源的统一保护、统一开发,有效解决了集体土地“碎片化”管理问题。

充分激活“生态红利”,致力推进社区共治共享。建立“生态保护反哺社区发展”长效机制,通过三大举措促进民生改善。首先,实施就业增收工程。设立护林员、环卫、安保等各类公益性岗位近1000余个,实现人均年增收1.5万元。其次,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筹集各类资金近6000万元,实施草原生态修复、人安饮水等工程,改善社区生产生活条件。再次,加强技能培训。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累计开展林下经济、旅游服务等技能培训1408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利益共享机制,社区居民从“生态保护旁观者”转变为“共建共享参与者”,实现生态保护满意度与获得感双提升。

责编:周洋

一审:陆益平

二审:张文杰

三审:邹丽娜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