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代表】唐晴:听民意“顺风耳”,解难题“及时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3 15:25:10

在沅陵县凉水井镇,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她穿梭在田间地头、工业园区与农户家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内涵,她就是怀化、沅陵、凉水井镇人大代表唐晴。身兼工业新村党总支书记的她,始终把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在乡村振兴、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倾听民声的“顺风耳”

每月,唐晴雷打不动地将三分之一的时间投入到走村入户的调研中。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细雨绵绵,她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最基层的角落。在松山边组走访时,村民的一句抱怨引起了她的注意:“晚上出门太不方便了,没有路灯,夏天蛇又多,提心吊胆的。”唐晴敏锐地意识到,这看似简单的照明问题,却关乎着村民的生活质量与人身安全。

为全面了解情况,她将调研范围从松山边组扩展到整个工业新村,甚至延伸至村内的县工业园区。她发现,园区内工人多在夜间骑摩托车下班,周边通道没有路灯,交通事故隐患极大。带着详实的调研资料和村民的期盼,唐晴在县人大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工业园区内及附近居民区路灯建设的建议,并积极奔走争取资金。最终,18万元建设资金到位,100盏路灯照亮了村民和工人的出行之路,也照亮了他们的心。

解决难题的“及时雨”

在唐晴心中,民生无小事。村里的灌溉水渠年久失修,农作物因缺水而生长艰难,村民们心急如焚。唐晴得知后,连续一周蹲点在稻田集中连片区,仔细查看水渠的每一处破损点。这条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渠,多处渗水漏水,村民自筹资金修补却收效甚微。唐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反复座谈交流,精心制定维修方案,向上级争取到20万元资金。两个月后,2公里长的新水渠建成,1200亩农田得到有效灌溉,村民们的脸上重新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欧家湾片主公路旁的小溪,一到雨天就会淹没公路,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唐晴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勘察,与村两委干部共同商讨治理方案。她积极争取资金18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一条坚固的防洪堤和排水设施建成,彻底解决了公路被淹的问题。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唐代表是真正为我们办实事的人

化解矛盾的“和事佬”

基层治理中,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唐晴深知,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丁家组多年来因为几户村民不同意地,导致公路一直无法修通,村民出行只能靠步行,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发展和村民的生活。

2024年3月,唐晴在丁家组召开屋场会。会上,她耐心倾听每一位村民的想法,尤其是反对占地村民的顾虑。会后,她带着其他人大代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多次。她帮村民干农活,拉家常,用真心换取信任,用耐心化解矛盾。最终,村民丁宏光、丁宏国被她的真诚所打动,同意让出部分土地用于修路。如今,这条承载着村民希望的公路正在逐步修建,丁家组即将告别出行难的历史。

从民情收集到民生改善,再到矛盾调解,唐晴始终坚守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她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以初心践行使命。在未来的履职道路上,相信唐晴将继续秉持着“人民至上”的理念,为凉水井镇的发展和群众的幸福生活贡献更多的力量,书写更加精彩的人大代表履职篇章。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