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福地怀化 邂逅诗意山水——全国百名文化记者怀化行侧记

杨玉捷 龚彦   怀化日报   2025-07-03 06:36:38

执笔为犁,深耕浩渺文海;寻迹五溪,感受文化底蕴。

6月28日至7月1日,全国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团走进怀化,在这里品尝楚辞诗韵,探寻古城往昔繁华,看国际陆港发展活力……感受这里文化厚重与创新发展的相互碰撞,进一步激发创作灵感。

一路上,他们边走边记,边听边思,用生花妙笔讲述着独属于怀化的故事。

这里文化深厚——
访遗址寻足迹 触摸文明根脉

怀化是一座文化富矿,高庙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五溪文化、抗战文化、和平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此交相辉映。

“这是一个诗意的地方。”6月29日,从九州大地而来的全国百名文化记者来到高庙遗址博物馆采访调研时,由衷发出感慨。

图为高庙遗址博物馆。潘雨 摄)

高庙遗址位于洪江市安江片区岔头乡岩里村沅水北岸,构建了沅水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发展谱系,展现了距今7800年至5200年史前文化的绚丽画卷。其博物馆共展出文物和标本500余件,全面展示了高庙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大美怀化‘宝贝’多。”江苏泰州日报社的严勇对高庙遗址博物馆连连点赞。“非常感谢这次采访调研,有机会看到这么丰富多彩的文化。”他表示,回去后将写成散文记录此行。

夏至时节,记者们漫步在安江农校纪念园内,驻足在饱饭碑前,了解袁隆平院士为实现 “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的梦想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感受袁隆平的科研精神。

一颗标有“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红色大字的稻米石头高高耸立在安江农校纪念园门口。潘雨 摄)

安江农校纪念园是一座集教学、科研、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纪念园,也是袁隆平及其团队进行杂交水稻研究过程的重要见证。

“袁隆平院士这种节俭、高尚的品格,让我崇敬。这次采访调研不仅是一次素材收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严勇说。

在恭城书院“通道转兵”旧址和通道转兵纪念馆,记者们聆听了《辣椒的故事》《一担皮萝的故事》《军号》等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内心激荡着历史深处传来的回响。

参观“通道转兵”旧址。田敏 摄)

通道转兵纪念馆坐落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镇罗蒙山下,馆内陈列了300多幅珍贵照片、370多件文物,以及大量文字和图表,详尽展示了通道会议及其引发的转兵历史,同时揭示三路红军过通道时发生的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参观完纪念馆后,石家庄日报副刊部主任裴建素难掩震撼之情:“遵义会议广为人知,但对于通道转兵的历史我此前了解甚少。今天参观后,我被深深触动,怀化竟拥有如此重要的红色资源,值得大力宣传。”

在新晃龙溪古镇,一块文化巨石上的4个大字让人们肃然起敬——南渡记忆。

采访调研古夜郎侗族农耕文化博物馆。潘雨 摄)

这是由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教授吴大昌题写。他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迁往昆明,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等11位教师,吴大昌等285名学生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历时68天,行程3500余里,由长沙经新晃徒步前往昆明,用脚步书写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校训。

今年3月28日,107岁高龄的吴大昌回忆起当时经过新晃曾作短暂停留的时光,写下“南渡记忆”。

听讲解员介绍情况后,人民日报原编委、海外版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丁振海,光明日报文艺部原主任彭程,羊城晚报社副刊编辑部主任、高级编辑陈桥生感慨万千。据悉,丁振海、彭程、陈桥生均毕业于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看到这块写有“南渡记忆”的文化巨石,了解了背后的故事后,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母校,纷纷与其合影留念。

“这里作为当年北方3所大学南迁到昆明的重要节点,意义重大,师生们不懈奋斗、克服困难,为保留中国文脉作出了重要贡献。”彭程说。

洪江古商城巷道纵横交错。记者们穿行其间,踏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蜿蜒巷道内,两侧窨子屋遮挡阳光,带来阵阵清凉。

参观洪江古商城。田敏 摄)

“我是第一次来洪江古商城,古商城的古建筑保存完整,特色明显,让我大饱眼福。”第五届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温州日报原副总编辑瞿冬生感叹,“通过专业讲解,我了解到洪江商人们商行天下的往事,他们的商业智慧和勇气,值得现代人推崇。”

踏入位于沅陵县城的龙兴讲寺,仿佛将时光拉回明代。深圳特区报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侯军对王阳明非常崇拜,感受到王阳明先生当年讲学布道的文化余温,他终于如愿以偿。“我一直对王阳明心学理论有研究,此次到访龙兴讲寺,对我而言,是一次心理和精神上的朝圣。”侯军高兴地说。

站在溆浦县龙潭镇抗日阵亡将士陵园,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曾凡华感慨良多:“龙潭战役里先烈浴血奋战,这段历史是警钟,提醒我们和平不易,要铭记历史,传承先辈的无畏精神,守护如今的安宁。”

讲解员向采访团讲解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彭军 摄)

向警予纪念馆,采访调研团的记者们时而驻足凝视展柜里的物件,时而听着讲解员的讲述。有人认真地用相机记录每一处细节,有人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内心的震撼与感悟。

“参观完以后,我被向警予的精神深深震撼。溆浦山水孕育了她敢为人先的气魄,她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精神,早化作溆浦的文化基因,让这片土地始终涌动着奋进的力量。”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秘书长申菏亮说。

溆浦县大江口镇犁头嘴,因其地形酷似犁头而得名,自明代起作为官方驿站,承担着滇黔至湘鄂的水路中转功能,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城墙、码头和店铺等遗迹。同时,该地也是屈原溯溆水逆流而上涉江入溆浦的起篙处。

图为犁头嘴。溆浦县委宣传部提供)

“看了明月洞和犁头嘴,仿佛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史诗。这里是屈原笔下的‘儃徊’之地,楚辞的浪漫与忧思仍在山水间流淌。溆浦,不仅是诗歌的源头,更是英雄的故土、精神的沃土。”来自中国绿色时报的编辑王江江说。

7月1日,恰逢建党节,文化记者们来到著名的和平之城——芷江,在历史遗存的珍贵文物中,追溯中美空军联队抗战的壮阔往事。

(记者团在芷江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采访调研。田敏 摄)

走进《虎啸长空》主题展览,内蒙古日报社全媒体新闻发布中心副主任于海东感慨不已,“在这里,我看到飞虎队为了中国抗战牺牲了很多队员,他们作出的贡献,中国人民不会忘记。”

“来到怀化,就像走进了历史书里。”于海东笑着表示,以后有机会一定还会再来怀化,好好把怀化走一遍。

从高庙遗址到安江农校,从通道转兵到芷江受降,从屈子行吟到诗歌之源……广袤的五溪大地,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见证了无数古人的智慧与辉煌。这样深入的探索和发现,让前来采访调研的记者们赞叹、惊喜。

这里民俗多彩——
赏非遗看傩戏 感受文化交融

怀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汇、融合的聚集地。

五溪非遗园依托怀化地区丰富的非遗资源,借助数字技术与科技装置,打造集非遗体验、互动社交、消费积分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文旅新场景。走进五溪非遗园,园内42个“可触摸、可体验、可感知”的科技赋能非遗项目让记者们“玩”得不亦乐乎。

走进五溪非遗园,文化记者们体验传统的燕尾龙舟。杨智伟 摄)

阳江日报社社长黄仁兴在民族服饰区的AI拍照项目前,瞬间变身“苗族老大哥”,还与众多记者一起体验了“燕尾龙舟”竞赛的乐趣。黄仁兴不禁赞叹:“五溪非遗园既好看又好玩!”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瞿冬生饶有兴致地体验民族银饰制作游戏,手拿锤子不断地敲打,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老手艺有了新玩法,大家既能动手又能感受传统文化,啧啧称奇。

在五溪非遗园,文化记者们参观用瓦片做的装饰品。潘雨 摄)

“哆美噶究表心意啊,哎呀啊哎呀啊咿吔……”当悠扬的侗族大歌在通道皇都侗文化村响起,远道而来的记者们瞬间沉醉在浓郁的侗乡风情中。此刻,热情好客的侗乡儿女,正在用最隆重的仪式,迎接远道而来的宾客。

在这里,记者们纷纷融入其中,贵州日报社高级编辑邱奕现场学习侗歌,与侗乡儿女一同敲击侗族乐器,唱起动听的侗歌。大家还观看了侗族火塘文化,在侗锦博物馆体验织布的乐趣。泰州日报社副刊主任陈大志更是在现场为女儿挑选民俗文创产品,将这份独特的侗乡风情带回家。

“今天来到侗寨,这里无论是建筑还是文艺表演,都充满了新奇。”防城港日报主任编辑韦佐兴奋地说,“看到村里的年轻人积极参与侗族民俗表演,我相信侗族文化一定能得到很好地传承。”

傩戏(侗族傩戏),俗称“咚咚推”,是宋元时期的戏剧在南方的遗存,它至少已经存在了 660 至 700 年,是中国早期南戏传承至今的“活化石”。侗族傩戏已于 2006 年 5 月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咚咚推”。潘雨 摄)

6月30日,当记者们走进新晃侗族自治县龙溪社区,当地村民即兴表演起傩戏“咚咚推”。当鼓点“咚咚”响起,面具下的古老灵魂仿佛再次苏醒,带着夜郎文化的基因密码,在当代继续讲述那些关于生命、自然与神灵的永恒对话。

记者们感叹:“原始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中。”

在洪江古商城巷子中的会馆里,记者们邂逅了一场视听盛宴——身着明清服饰的舞者翩跹起舞,水袖翻飞间,将数百年前的韵致演绎得淋漓尽致。

塔城融媒体中心编辑张静与成都双流区融媒体中心主任编辑曹月柳在这次采访调研中结缘成为好姐妹。一路走来,张静有感触地说;“新疆塔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初到怀化这片同样多民族的地区,我既感到莫名的亲切,又为两地迥异的文化特质而着迷。对于这里的每一处景点,我都感到很好奇。”

花瑶风情、巫傩戏曲、山歌号子、铿锵鼟锣等为代表的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记者们赞叹不已,沉浸式的体验让大家感受到了文化交融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这里开放创新——
探陆港观夜景 迸发满满活力

怀化是一片开放创新之地,国际陆港的汽笛声打破了千年寂静,跨越山海的步伐矫健铿锵,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每一寸土地都跳跃着激昂的发展旋律。

怀化国际陆港是湖南对接东盟和RCEP的重要枢纽。目前已开拓跨境国际物流大通道7条,开通国际国内运输线路161条,初步形成了“依托双通道、对接两大洋、服务双循环”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战略支撑之一。

6月28日下午,在怀化国际陆港,全国百名文化记者们先后走进怀化国际陆港规划展示厅、怀化国际陆港海关监管区,了解内陆城市“向海”之路的故事。

记者们在怀化国际陆港规划展示厅了解发展情况。潘雨 摄)

衢州传媒集团原副总编许彤首次来到怀化,她对此次采访活动非常满意:“怀化国际陆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后感到非常振奋。希望怀化国际陆港能抓住这个良好的开端,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挥优势,取得更大成就,推动福地怀化的繁荣发展。”

她表示,此次采访调研活动让自己在眼福、耳福、口福上都有所收获,回去后一定要将此次行程记录下来,向更多人宣传推介怀化。

在陆港展馆的箱包展厅,来自江西日报的副刊部主任李滇敏停下了脚步。她提起一个行李箱打量起来:“很漂亮,做工也好。”

“怀化2023年5月提出打造国际箱包之都战略,目前已聚集链上企业156家,近1000款产品畅销全球近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箱包重要采购基地。”工作人员介绍。

文化记者们在怀化国际陆港海关监管区感受怀化的开放活力。潘雨 摄)

“江西的箱包产业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如新干等地。”李滇敏告诉记者。她说,怀化与江西不管是产业还是文化,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6月30日晚,全国文化记者们来到芷江观夜景,游和平湖,感受这里的热情多彩,体验侗乡“文旅夜游+” 的深度融合创新。

从万和鼓楼码头驶出,游船在水道上掀起一道道波纹,从窗内探出头去,感知流光溢彩的夜色:彩虹水幕、视觉巨屏、影像长廊……各种奇幻的场景及灯光秀在和平湖轮番上演。

“真是船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灯火阑珊下的美景让人陶醉。”乘坐船上,感受着微风拂过面颊,杭州日报文体副刊中心主任韩斌对和平湖两岸绚丽的夜景赞不绝口。

和平湖夜游是以芷江千年历史文化、和平文化为核心,民族文化为特色,和平湖水上游线为基点,传承千年侗族文化,优化整合水陆人文景点连点成线,将舞水河芷江段建造为芷江和文化水上旅游目的地。

“夜游芷江,感觉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蕴藏着故事,烟火气与历史感交织,让我感受这座城市别样的魅力。”义乌市融媒体中心编辑杨光州说。

夜游芷江航拍图。芷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围绕夜游和平湖项目,芷江以风雨桥为中心上至和平大桥,下至鼓楼广场,规划建设“一湖两岸”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通过提升夜游、夜娱、夜食、夜购、夜宿等业态发展,以“乡味浓、夜景美、赏购乐、美味足”为标准,发展县城夜间旅游经济。

碧水如练奏欢歌,青山如黛引客至。

怀化,正以历史为笔,绘就文脉延长的画卷;以民俗为弦,奏响多元共生的乐章;以开放为帆,驶向创新发展的蓝海。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惊喜;每一份热忱,都盼您赴约

杨玉捷 龚彦

责编:卢嘉俊

一审:卢嘉俊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来源:怀化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