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沈潭镇:乡亲有话说,代表有行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2 17:29:58

“以前觉人大代表离得远,只在开会露个脸,现在可大不一样喽!路上修路、田里通渠、村里移风易俗,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真格帮我们解决难事!”说起最近的变化,醴陵市沈潭镇美田桥村的刘大爷竖起了大拇指。沈潭镇人大以“三会三文”精神为指引着力提升代表履职实效,将代表履职“主阵地”移至民生前沿发展一线,在东沈线提质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深化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中,人大代表的身影格外活跃,真正做到“乡亲有话说,代表有行动”。

扎根“东沈线”,架起民心路

“这条路是咱们镇出入的主干道,坑坑洼洼好多年了,特别是下雨天,出行危险不说,农产品往外运都困难。现在能看到它一天天变好,心里踏实”站在正在拓宽硬化的东沈线现场,村民难掩喜悦。这条承载着沿线村民殷切期盼的道路,正是沈潭镇人大代表履职重点监督的民生实事项目。项目启动前,镇人大主席团组织沿线代表深入各村组,广泛收集关于道路线形、施工时序、交通安全等意见建议,并及时转交镇政府及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人大代表化身“监督员”,定期巡视工地,紧盯工程质量和进度,就施工扬尘管控、材料堆放、临时便道设置等问题及时反馈沟通7次,有力推动问题解决。镇人大代表、三星里村党总支副书记刘德胜每天都去现场转一转,“路通民心就通,修路是百年大计,质量不过关,代表这一关就过不去!”

问计“水源头”,疏通田间渠

“以前是‘望天田’,现在成‘保收田’。代表们把大家伙的心声带上去,水渠修得又快又好,再也不用为争水发愁了。”美田桥村的种粮大户杨建军看着汩汩流入田间的渠水,脸上笑开了花。春耕前夕,针对部分村组反映农田灌溉水利设施老化淤塞、影响生产的问题,镇人大主席团迅速行动,将农田水利建设列为年度重点监督议题。组织农民代表和专业代表深入田间地头,逐条水利设施实地勘察,走访种植户十余人次,精准掌握“毛细血管”不通畅的关键节点。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代表们提出的关于“优先清淤加固骨干山塘,配套完善部分村组末端渠道”的建议被镇政府迅速办理实施。施工期间,代表们既是联络员又是协调员,积极参与占地协调、质量监督和用水矛盾调解。江田村渠道规划涉及几户菜地,一度受阻,镇人大代表、村书记丁水亮连续几个晚上在村民家中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目前已清淤加固37口山塘,疏通修复灌渠24条,长10017米、排渠3条,长1320米,惠及农田5000余亩。

引领“新风尚”,共育文明花

“过去红白喜事攀比重,一场酒席办下来‘人情’像座山。现在村里红白理事会行动起来了人大代表带头简办,还推行移风易俗积分超市,让陈规陋习少了很多美田桥村村民小何在文明积分超市感慨道。针对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沈潭镇人大将推动移风易俗作为代表履职的又一着力点。代表们以身作则,带头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并积极引导所联系的村民群众遵守文明新风。镇人大依托代表联络站和村民议事厅等平台,组织各村(社区)代表和能人共同商议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流程和规模同时,人大代表主动充当志愿者,积极宣传引导。美田桥村村民某家中老人过世,原想按“老规矩”大办,在镇人大代表、村红白理事会成员漆国华的耐心劝导下,最终简办事,省下近万元费用。“省了钱,又得清净,还支持了村里的规定,大家都说好。”某感慨道。据统计,今年以来,在人大代表积极推动下,全镇红白事简办率超过80%,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从东沈线上的奔走协调,到田间渠旁的排忧解难,再到村头巷尾的文明倡导,沈潭镇人大代表们的身影深深嵌入基层治理的脉络。今年以来,镇人大代表依托联络站和各类平台积极开展履职活动,收集S330道路修建企业纾困、慰问困难家庭、调处矛盾纠纷等各类意见建议20余均已得到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在沈潭镇的广袤田野和烟火乡村里,“人大代表在身边”不再是一句口号,代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用心血浇灌着幸福生活的土壤,书写了一卷卷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充满温度的民生答卷。

作者系醴陵市沈潭镇人大主席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