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特殊儿童入学安置,评估先行,为特教注入了专业动能

李熹珩   邵阳日报   2025-07-02 17:04:29

评估组专家为玄玄做入学评估。

如何让适龄特殊儿童更科学地评估入学?入学评估包含哪些类别?安置工作存在哪些难点?6月13日至6月14日,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评估专业技能培训在邵阳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举行。来自全市特教学校与省级融合实验校的特教工作者,围绕评估内容、方法及实操要点展开研讨,为特殊儿童入学安置注入专业动能。

入学评估全流程:多部门协同确保教育公平

“玄玄,你能分清苹果和梨子吗?喜欢看电视吗?”评估现场,市妇幼保健院与社会福利院专家借助教具,对8岁儿童开展感知觉测评。随后,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副主任、市特校校长陈赐莲与安置组专家根据评估表ABCD等次占比,与家长沟通后给出“特殊学校就读”的安置建议。

此次评估构建“医学+教育”双评估机制,特邀卫健、民政系统专家联合参与。新生家长先填写家庭情况与致残原因等基础信息,专家再从感知觉、粗大动作、语言表达等维度系统测评,最终形成“随班就读”“特教班”“特殊学校”“送教上门”四类安置建议。

“我们的安置建议仅供参考,若学生家长希望选择其他类别的学校进行试读,我们将全力支持。此外,在特殊学校就读的学生,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各方面表现良好,达到相应标准,也可申请转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参与此次入学评估的市教科院心理教研员刘凌宇说。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评估不仅覆盖市区新生,还同步开展市特殊学校职高班准学员测评。据了解,该校于2025年5月获批开设中西面点专业,采用“理论+实践”递进式培养模式:第一年侧重理论与基础实操,第二年开展订单式定向培养,第三年对接实习就业。目前已建成设备完善的烘焙教室,配备4名持证专业教师,助力学生掌握面点技术、培养职业素养,为就业创业筑牢根基。

“学生通过系统化学习,既能掌握中西面点制作核心技术,又能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独立生活能力,为未来实现高质量就业或自主创业、更好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陈赐莲表示。

从评估机制到就业通道的全链条服务革新

培训会上,市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3名专家围绕评估核心技能授课。特校教师岳姿汝详解评估流程与安置难点,李翠玲结合案例分享评估方法,肖杨婕分模块讲授动作感知觉评估要点,为区域特教教师提供实操指引。

这是邵阳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缩影。2025年,全市通过“源头评估控量、学位供给扩容、送教质量升级、就业通道打通”四大举措,构建“全覆盖、高质量”服务体系。

为从源头降低送教上门比例,全市建立“医学+教育”双评估机制,由教育、卫健、民政等部门专家组成评估小组,对残疾儿童开展系统筛查。2025年秋季开学前将完成全市送教对象重新筛查。目前,全市已建立2300余份“一人一案”评估台账,根据评估结果提供随班就读、特教班就读等4类安置建议,推动送教比例从2024年的18.6%压降至10%以内。

学位供给方面,为推进融合教育发展,全市已建设资源教室7个,2025年秋季计划在30所普通学校开设特教班,力争将轻度、中度残疾儿童尽可能纳入校园教育,从源头上压降送教比例。市特殊教育学校获批开设中西面点职高专业,配套专业教室与师资,采用“理论+实践”递进培养模式,为残疾学生打通就业通道。同时要求接收5名以上残疾儿童的普通学校100%建设资源教室,并将融合教育纳入学校考核体系。

针对仍需送教的残疾儿童,全市开发了标准化课程包,涵盖生活适应、康复训练等3大模块。每名送教学生配备2名以上骨干教师,联合医疗机构定制“文化+康复+心理”三维方案。送教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40学时专业培训,服务成效与评优挂钩。市县两级财政按每生每年7000元标准保障特殊教育经费,确保政策落地。

邵阳市教育局表示,全市正以“评估精准化、安置科学化、资源均衡化”为抓手,破解特殊教育“最后一公里”难题,为特殊儿童铺就融入社会的成长之路。(李熹珩)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邵阳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