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2 16:46:44
中试装置预计2025年底机械竣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日讯(通讯员 彭展 刘飞 李希龙)7月1日,湖南石化生物质气化柔性平台建设项目,在该公司己内酰胺产业链煤气化装置区域开始基础施工,项目中试装置预计2025年底机械竣工。这是该公司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利用可再生新能源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又一举措。
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各种有机体通称生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是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可再生且清洁低碳。生物质气化是指使用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能源与氧气发生气化反应,生成高温高压生物质合成气(有效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通过菲托合成反应生成液态烃,液态烃进一步提炼生成高品质低含硫的航空煤油、食品级蜡、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近年来,根据中国石化部署,湖南石化致力于生物质工业应用研究,开展生物质气化技术研发。该公司2022年在粉煤气化炉成功进行生物质掺烧的首次工业试烧探索,实现了生物质掺烧比例10%的目标,验证了生物质与粉煤共气化的可行性,为现有煤气化装置降碳减排探索了经验。
随后,湖南石化与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等单位组建科研团队持续攻关,2024年开发百吨级中试工艺包并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评审,具备在湖南石化建设全烧生物质气化柔性中试平台的基本条件。
湖南石化生物质气化柔性平台建设项目采用中石化自主研发的加压循环流化床(SFBG)与气流床(SEBG)生物质气化技术,建设100吨/天生物质气流床气化装置和150吨/天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形成多床型、多原料协同试验柔性平台。
目前,中试规模的SFBG与SEBG生物质气化技术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审查,据此编制的生物质气化柔性平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已获得中国石化发展计划部批复;完成了60%的模型审查,详细设计完成率50%;次长周期设备订货完成,采购完成率61%。
该项目预计2025年12月30日机械竣工,建成投用后可灵活切换两种气化技术进行全生物质气化,日处理150吨生物质颗粒,每小时有效气产量5700标准立方米,产出的合成气接入合成装置生产液氨。该平台不仅可为两种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关键工程验证,助推湖南石化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环保效益可观。
责编:周磊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