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2 15:15:22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练”与“炼”如同孪生兄弟,贯穿于年轻干部成长的全过程——“练”是基础,侧重于能力的打磨与积累;“炼”是升华,强调思想的淬炼与境界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双引擎”。
“练”字当先:在实践磨砺中夯实成长根基
练“脑”,以学习赋能思维升级。年轻干部处于知识更新的黄金期,需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方式。一方面,要深学理论,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在乡村振兴调研中,运用“系统观念”分析产业布局、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内在联系,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思维。另一方面,要广学知识,主动涉猎科技前沿、社会治理、数字经济等领域,拓宽知识半径。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正是源于基层干部对城乡融合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的学习智慧。
练“口”,以沟通提升服务效能。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年轻干部需练就“会说话”的本领。面对群众,要讲“土话”“实话”,用“拉家常”的方式传递政策温度。云南某驻村书记为推广农业技术,用方言编唱“种植顺口溜”,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掌握要点,这种“接地气”的沟通成为打开民心的“金钥匙”。面对急难问题,要敢讲“真话”“硬话”,在灾情防控、信访维稳等一线,及时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练“手”,以实干锤炼过硬本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干部要在“热锅上蚂蚁”的考验中强筋骨、长才干。在项目攻坚一线,主动参与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解,学会用“十个手指弹钢琴”;在乡村振兴战场,带头尝试电商助农、文旅融合,用创新举措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贵州遵义年轻干部陈望慧扎根苗寨18年,带领群众种茶制茶,将“荒山坡”变成“金茶园”,用双手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练“腿”,以走访密切血肉联系。“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年轻干部要走出机关大院,用脚步丈量民情。广东推行的“民情日志”制度,要求干部每月至少20天走村入户,记录群众“急难愁盼”。这种“沉浸式”调研让干部真正了解群众“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有的干部在走访中发现偏远山区老人看病难,便协调建立“流动医疗站”;有的干部在田间地头了解到农产品滞销问题,便牵头搭建“产地直供”平台。当干部的“脚印”遍布基层角落,群众的“口碑”就会成为成长的“丰碑”。
“炼”字为要:在精神洗礼中实现境界跃升
炼“心”,以信仰坚定政治底色。理想信念是年轻干部的“精神之钙”。在复杂环境中,要时刻牢记“国之大者”,站稳政治立场。脱贫攻坚一线,年轻干部黄文秀放弃城市优越条件,毅然回到家乡,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初心使命;疫情防控期间,无数“90后”“00后”干部闻令而动,在方舱医院、社区卡口筑起“青春防线”,彰显了“党有号召、我必行动”的政治自觉。这种“心向阳光、胸怀家国”的信仰淬炼,让年轻干部在风浪考验中“稳如磐石”。
炼“志”,以担当诠释青春价值。“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年轻干部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担当品格。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27名年轻消防员逆火而行,用生命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河南暴雨灾害中,基层干部第一时间带队抢险,蹚着齐腰深的积水转移群众,用“我先上”“跟我来”的呐喊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力量。这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淬炼,让青春在“破茧成蝶”中绽放光芒。
炼“德”,以清廉涵养政治本色。“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年轻干部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守好廉洁底线。现实中,个别年轻干部因“初尝甜头”而滑入腐败深渊,教训深刻。反观“时代楷模”李夏,扎根基层多年,始终坚守“纪检监察工作就是要把监督做到群众心里”的原则,面对威胁利诱毫不退缩,用清正廉洁赢得了群众信任。年轻干部应常修常炼政德、公德、私德,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觉,净化“朋友圈”“生活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炼“情”,以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年轻干部要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事当“家事”。陕西某社区干部为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题,挨家挨户上门沟通,甚至自掏腰包垫付部分费用,最终促成20余栋楼完成改造;浙江“后浪”干部创新“直播问政”模式,让群众“云端”反映问题,当场交办、限时办结,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种“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情感淬炼,让年轻干部与群众同频共振,真正成为“群众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贴心人。
“练”“炼”结合:在知行合一中书写时代答卷
以“练”促“炼”,在实践中深化思想认知。实践是思想的“试金石”。年轻干部在基层“练”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矛盾问题,而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对思想境界的“炼”。比如,在处理征地拆迁纠纷时,既要依法依规推进工作,又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这种“情”与“法”的平衡,能让干部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不是空洞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个具体决策中。
以“炼”导“练”,用思想引领实践方向。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年轻干部通过理论学习、党性锻炼提升“炼”的境界后,能更好地指导“练”的实践。湖南“博士村长”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乡村产业动能,正是源于“科技兴农”的思想自觉;上海浦东年轻干部在自贸区改革中敢闯敢试,背后是“开放创新”的理念支撑。当“炼”就的坚定信仰、为民情怀融入“练”的具体工作,就能避免“盲目干”“蛮干”,确保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练”“炼”相长,在循环往复中实现跃迁。年轻干部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练”与“炼”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今天在信访接待中“练”就的沟通技巧,能帮助明天更好地“炼”就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今年在乡村振兴中“炼”就的系统思维,能指导明年在项目谋划中“练”出更科学的方案。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如同铁匠淬火,让年轻干部在“千锤百炼”中成为“烈火真金”。
“青年者,国家之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年轻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唯有以“练”强本领,在基层沃土中扎根成长;以“炼”铸品格,在风雨洗礼中淬火成钢,才能在时代大考中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答卷。愿每一位年轻干部都能把握“练”与“炼”的辩证法,让青春在“练”的汗水中绽放光彩,在“炼”的熔炉中锻造辉煌,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金军华)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