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怀化!百名文化记者已捷足先登

补秀梅 黄莎   怀化新闻网   2025-07-02 15:10:18

导 语

这是一场媒体人的盛会,更是一次发现怀化、记录怀化的文化之旅。

6月28日至7月1日,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中共怀化市委宣传部主办,怀化日报社承办的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大会(2025年年会)暨“福地怀化”全国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活动举行。

感受比聆听更真实,现实比推介更精彩。文化记者们以笔触为媒、以镜头为介,更加鲜活地呈现怀化之美、怀化之为、怀化之变。

怀化之美:“天下福地

6月28日,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大会(2025年年会)暨“福地怀化”全国百名文化记者采访调研活动启动。(杨智伟 摄)

六月末,百余名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的文化记者跨越五湖四海,共赴这场与“福地怀化”的盛夏之约。

文化记者为何聚焦怀化?

作为“滇黔门户、全楚咽喉”,怀化是一个怀景怀乡怀味的地方,有绝美的自然山水、厚重的人文乡愁、难忘的红色经典、独特的民族风情。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历史的沉香,每一道山川都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是璀璨夺目的文化高地。

因近代以来神奇的际遇蜚声中外,怀化享有“天下福地”的美誉。发生了通道转兵、芷江受降、发明杂交水稻等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的福地、中华民族的福地、世界人民的福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采访调研,正是践行“四力”要求的最佳实践。

记者在湖南侗锦博物馆采访

追寻千年文脉,采访调研团来到通道、沅陵、溆浦,寻访新晃、芷江,问道安江、洪江……这片神奇土地的山水人文之美,将通过记者们的笔端与镜头,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文化溯源,屈子行吟成就“中国诗歌之源”。屈原长达9年的溆水行吟,留下了《涉江》《山鬼》《橘颂》《离骚》等千古流传的楚辞名篇。记者们在此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学的魅力,更是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传承。这种文化基因的挖掘,让新闻报道具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

“二酉藏书”赓续中华千年文脉。伏胜藏书,使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传后世,为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出典地。

正如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检察出版社原总编辑王守泉所说,这里“具有特别的文化意义”。记者们看到了一个历史事件,也发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追忆红色经典,通道转兵的史实令人深思。

石家庄日报副刊部主任裴建素说,“遵义会议广为人知,但对于通道转兵的历史我此前了解甚少。”她表示,“怀化竟拥有如此重要的红色资源,值得大力宣传。”

采访调研古夜郎侗族农耕文化博物馆

感受独特民俗风情,夜郎神韵在故地缓缓流淌。新晃的夜郎文化遗存,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活态的文化传承,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提供了丰富素材。记者们乘着“夜郎志大”的风,为文化报道留下最生动的注脚。

行走怀化,文化记者们逐步解锁这片土地厚重的文明密码。

     怀化之为:“三江一湾”新图景     

今年9月,怀化将承办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喜迎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怀化以“三江一湾”为核心,以沅水为纽带,向世界递出一张崭新的文旅金名片。

“三江一湾”,即安江、洪江、芷江、榆树湾。

安江:一粒种子的世界回响

7000多年前的稻谷颗粒吸引了记者目光

在安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文明的种子已生根发芽7800年。高庙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世人揭开了史前文明的绚丽画卷,让到访的文化记者们由衷赞叹:“这是一个诗意栖居的文明圣地。”

而当代,袁隆平院士在此37年的坚守,让“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故事从这里传遍全球。

杭州日报文体副刊中心主任韩斌的“不虚此行”道出了安江的双重魅力——既是中华文明的古老根脉,又是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这种古今交融的特质,正是怀化文旅最独特的竞争优势。

洪江:千年商都的当代启示

探秘洪江古商城的地下钱庄

洪江古商城见证了明清时期“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千帆竞发,烟火万家”的繁华盛景。十多家商帮会馆的遗存,记录着古代商业文明的辉煌。

江西日报首席记者毛江凡在江西会馆前的亲切感,折射出这座西南商业“活化石”的历史厚度。洪江商道文化“重信义、能吃苦、和为贵”的内在文化基因,这一智慧对今天的商业社会仍具深远意义。

芷江:胜利之城的和平使命

作为日本投降重大历史事件见证地,芷江以胜利之城享誉中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的参观体验,让记者们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承载的民族记忆。在当今世界格局下,芷江的和平文化更显珍贵。大家一致认为,应加强国际传播,将其打造成为中外和平交流的重要平台。

“此次怀化采访之行,不仅是一次探寻‘怀景怀乡怀味’的文化之旅,更是一场直抵心灵的精神洗礼。”长江日报《江花》周刊主编周璐不禁感慨。

榆树湾:现代都市的文化蝶变

榆树湾区域的巨变最具象征意义。那个被沈从文在《怀化镇》中简笔勾勒的“山窝小集镇”,早已在时代铁轨的轰鸣中完成惊天蜕变。这,正是怀化城市发展的缩影。

当记者们来到榆树湾区域时,怀化“一轴三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正在奋力冲刺,工地热火朝天。天问岛项目以数字技术再现屈原文化,榆树湾文旅综合体展现市井烟火,东盟集项目则汇聚异域风情。

近年来,怀化的文旅认知链条越来越清晰、完整。以“福地怀化”为定位,以“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中国·怀化”为形象,以“怀化,一个怀景怀乡怀味的地方”为内涵,大力打造“安江农耕—黔阳古城—洪江古商城”旅游金三角世界级农耕文化旅游名片,建设鹤中芷区域性文旅消费中心,让怀化文旅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广。

用笔墨书写时代变迁,用镜头记录发展足迹。文化记者们的采访调研,将为即将在怀化举办的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营造浓厚氛围,向全国展现“福地怀化·懂你如家”的独特魅力。

记者感受非遗

怀化之变:一座内陆山城的破茧新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怀化曾长期被贴上“蛮夷之地”的标签。从屈原笔下的“沅有芷兮澧有兰”到李白诗中的“随君直到夜郎西”,文人墨客对这片土地的描绘总是带着几分神秘与疏离。

而今,当文化记者们走进怀化,他们触摸到的,是一座边城在新时代的破茧蝶变——从封闭的内陆山城向开放的国际陆港跨越。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怀化国际陆港的集装箱堆场前,《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吴凡难掩惊叹,“印象中的湘西山城,竟能拥有如此通达世界的物流枢纽。”

像吴凡这样发出惊叹的记者不在少数。他们的镜头不断捕捉着这座城市的崭新面貌——龙门吊高耸,班列呼啸,曾经偏居一隅的怀化,如今已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怀化国际陆港累计开行班列481列,同比增长45%,进出口贸易呈现双向繁荣态势。

记者在怀化国际陆港感受怀化的开放活力

“怀化国际陆港抓住这个良好的开端,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了福地怀化的繁荣发展。”衢州传媒集团原副总编许彤评价道。

在记者们看来,这座陆港的突破性不仅在于物流能力的提升,更在于它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通过“13+2”省际合作机制,怀化将湘鄂赣三省的东盟贸易需求汇聚于此,带动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崛起。

“王昌龄笔下‘青山一道同云雨’的怀化,如今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开放的朝气。”一位资深媒体人在采访笔记中写道。

“最让我震撼的,是怀化人的精气神。”一名资深编辑说到,“他们谈论家乡发展时眼里的光芒,比任何数据都更有说服力。”

怀化之变,变在基础设施的跨越发展,变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变在干部群众的思想破冰。从“边城心态”向“陆港思维”转变,敢于突破地理局限,正是怀化实现“追赶上升”的独特密码。

这座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湘西边城,如今借陆港腾飞,在更广阔的坐标系中重新定位,演绎内陆地区开放崛起的新传奇。

“一个书山传说、一次伟大转折、一座胜利丰碑、一粒种子传奇、一条出海通道。”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黄海这样概括怀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将用美文让全国各地的读者了解怀化、向往怀化、爱上怀化。”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琴珍说道。

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记者们用脚步丈量山水,用慧眼捕捉细节,以思考沉淀见闻,最终呈现给世人的,必定是一个立体鲜活的怀化。这个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值得每个人细细品读。

-------- 完 --------

责编:卢嘉俊

一审:卢嘉俊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来源:怀化新闻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