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25-07-02 10:11:36
作者简介:
许奕锋: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理论湖南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这一重要论述为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指明了方向:需要以解决基础理论问题为靶向,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引,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回望历史、面向未来的研究思路,将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高度与建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理论深度结合起来,正确 辨析与合理借鉴西方政党制度中诸如定义学、类型学、成因学等理论学说,深入把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建构基础、建构路径、建构方向和建构保障等建构逻辑与方法,积极推动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学术命题、学术观点和学术话语。从更为深层次角度看,需要从最为基础的概念问题出发,推动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中的概念及概念群研究,进而深入推进中国新型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系统建构。
夯实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基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建构首要的基础问题,就是其基本单元的确立、提炼和打造。概念是构成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政党制度理论,政党是核心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政党的起源和性质都有所不同。在我国,不难发现传统政治文化中不乏有政党政治相关概念,比如“党”一词,与西方理论概念中的政党极为接近,但又不完全是同一种概念属性和内涵,因此引入政党一词就需要对政党概念进行中国化叙述。比如对于民主党派的概念界定,周恩来在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各个民主党派,不论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用英美的政党标准来衡量他们”,实现了政党概念的中国化表达。事实上,在我国政治理论体系中,诸如界别、提案、新的社会阶层、社情民意等政治概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定的历史范畴和政治内涵。与此同时,寻找到的概念一经确立,就需要作出贴切而又精当的诠释,通过从个别到一般、从经验到理论的上升,进而实现从一个非学术概念到成熟学术概念的有效转化。
丰富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内涵。目前迫切需要在寻找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由一个个相关性概念构成的本土性政党制度知识理论系。概念群的形成,需要基于文化自觉的理论发现和主动拓展。一定意义上来说,政党制度相关概念的发现还是政党制度的“叙事”阶段,还不具备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乃至学术体系的完整性,需要基于文化自觉的高度,拓宽政党制度发展的理论路径、学术路径和话语路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要建构一系列概念群,就需要从基础理论建构的角度,善于发现一个个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概念,并从理论体系建构的高度拓展其理论内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有大量的概念单元,比如参政党、无党派人士、党外朋友、同盟者利益、政治协商、多党合作、民主监督等,需要将这些概念带入到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将实践意义上的概念内涵转化为理论意义的概念内涵,推动中国政党制度理论建构的体系化。
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体系。建构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还要注重开放思维,善于合理采借和有效改造西方已有的理论概念(比如协商民主、人民民主等),建构与西方理论界能够沟通交流的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比如如何表达中国式民主,我们提出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就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能够沟通起来。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一样都是在人民主权、人民民主的旗帜下发生的,但西方学者主张自由主义民主。我们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找回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民本思想,也是通过实质民主和有效民主实现中国式民主的自我表达。值得注意的是,概念的发明发现在理论体系的建构中是非常艰难的,而对西方理论概念的采借,将西方理论概念与中国实践的对接同样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甚至具有一定风险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西方理论的话语陷阱。因此 , 在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建构上需要深入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的独特运行逻辑,采借或对接西方理论概念时要保持足够的理论清醒,真正建构既能与西方理论话语打通又能实现概念自主的理论话语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比如对于政党制度中的“竞争”一词,目前我国就有学者对其进行中国化改造,指出新型政党制度是以多党合作为鲜明特点和主要方式,可以在实践中引入竞争性范式来考察民主党派内部活动,以建构党派之间既能与西方意义上政党恶争进行区隔又能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良性竞争关系,进而推动形成多党合作衍生良性竞争、良性竞争反过来又巩固多党合作的崭新制度格局。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系统化建构,以推进概念的寻找、发现、生产、拓展等作为基础的同时,还要注重概念群的理论超越,将目光瞄向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和人类政治文明建设作出新的理论贡献。
责编:谢雨玳
一审:谢雨玳
二审:蒋茜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新闻社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