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1 20:49:11
陈佳仪
最近,关于充电宝的话题讨论频上热搜。从知名充电宝品牌罗马仕、安克大规模召回产品,到北京多所高校禁止学生携带罗马仕充电宝进入宿舍,再到多个机场明确禁止携带没有3C认证的充电宝,充电宝似乎成“烫手山芋”。
充电宝诞生后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2018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信息技术便携式数字设备用移动电源通用规范》,制定了相关行业标准。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并于2024年8月1日正式实施。
充电宝陷入如今的发展困境,是行业“内卷”的必然结果。市场对充电宝产品的诉求存在两个相互冲突方向。在生产端,要求充电宝容量更高、输出功率更强,能够实现快速充电。在消费端,价格则成为一个决定性因素。企业为了在激烈价格战中生存下去,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每一个可以缩减成本的细节。随着越来越多企业为了追求薄利多销模式而忽视安全隐患时,行业风险便如同暗流悄然涌动。
消解充电宝安全隐患,也需要像新能源车一样,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这不仅需要行业龙头企业主动承担责任,更离不开监管部门及时介入和科学引导。若能形成统一且透明的标准,将原材料品质、生产工艺以及售后保障等纳入评估体系,企业便无法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利润,供应链各环节也会自觉遵守规范,避免因短视行为导致声誉受损。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4级研究生)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易博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