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30 20:38:35
从2009年踏上三尺讲台至今,吴飞平已在小学教育一线默默耕耘了十六个春秋。从郴州市明星学校的普通教师,到湘南小学的副校长,虽然岗位变迁,但初心不改,她始终坚守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需要俯下身来,以耐心、智慧和深沉的爱,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点亮心灯。
俯身育人:于细微处点亮成长之光
课堂内外,吴飞平始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2022年乡村支教期间,兼任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她,敏锐地发现了因父母务农而学业掉队的小浩。每天午休,办公室角落里支起的小课桌成了他们的“秘密港湾”。她引导小浩思考课本案例:“如果你是班干部,面对同学争执会怎么做?”点滴浸润下,腼腆的小浩逐渐敢于表达心声,班级风貌也随之焕然一新。临别时那张稚嫩的手绘卡片,画面上是师生共学的温馨场景,无声诉说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千钧分量。
在吴飞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责任”不再是抽象的词汇。她与学生共创“班级责任岗”:整理图书、守护节能、监督文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中,“关窗小卫士”小雨自觉发现积水、细致擦拭,甚至自发放置吸水海绵。这平凡一幕让吴飞平笃信:“最好的教育藏于生活实践”。为活化课堂,她将学生生活点滴编织成情景剧本,以角色扮演启迪智慧。她的课堂,是知识生根的土壤,更是品德萌芽的苗圃。
以爱织网:班级如家构筑心灵港湾
十二载班主任生涯,吴飞平将班级打造成学生温暖的“第二个家”。面对因家庭变故而沉默寡言的小宇,她细心观察到孩子书包里珍藏的漫画,一句“你觉得孙悟空为何坚定守护唐僧”悄然叩开心扉。从此,小宇被邀请为黑板报增添色彩,每一次创作后,吴老师都会带领全班真诚赞叹:“小宇画的星空梦幻得仿佛能听见星星私语!”笑容重新在小宇脸上绽放,她不仅自信分享画作,更主动辅导同伴。毕业作文中那句“吴老师的眼睛像妈妈,教室就是我的家”,是对这份师爱最动人的注脚。
她的温暖融入工作日常:亲手书写生日贺卡,珍藏每个孩子的成长纪念;带领学生变废为宝制作运动会道具,勇夺“最佳创意奖”;创新“班级积分银行”,用“与老师共进午餐”、“一日班主任”等独特奖励激发内驱力。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的背后,是每天放学后她与班干部一同细抠队形、锤炼动作的汗水。学生们深知:“吴老师陪我们流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拼尽全力?”这些琐碎日常,织就了一张无形的安全之网,让每颗心灵在信任与尊重中自在舒展。
精研深耕:源头活水浇灌课堂之花
吴飞平深知,要在知识海洋为孩子引航,自身须有“源头活水”。“汉字难记”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痛点。她潜心钻研,巧妙融合信息技术:用动画溯源汉字演变,设计“闯关”游戏激发兴趣,亲手制作《旋转阶梯》教具揭示字形奥秘。实践经验凝练为论文,她撰写的论文《新时代信息技术赋能低年级识字教学》,荣获全国教研成果一等奖并发表于期刊《教育科学》。为提升综合素质,她积极参加郴州市青年文学大赛、苏仙区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等,撰写的论文《如何利用思政课和德育实践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湖南省教育学会2023年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她主动投入市级课题《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带学生将《三字经》编成拍手歌、挥毫书写“福”字、体验端午包粽。当传统文化在欢声笑语中扎根,她领悟到创新的秘诀在于“贴着学生生活走”。
在湘南小学,她无私分享教学教研方法,见证年轻教师课堂焕发活力。这让她更加确信:教研源于课堂困惑,解惑即为教研真谛。作为“青蓝工程”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我们的学校》时,她摒弃纸上谈兵,带着徒弟蹲守操场观察校园,让学生用积木搭建“心中的教学楼”,在建构中自然渗透“爱护校园”的品德教育。在引领后辈成长的同时,她也在不断收获新知:教育是一场师生携手、教学相长的温暖奔赴。
使命在肩:多重角色诠释教育初心
2021年,吴飞平走上湘南小学副校长岗位,分管纪检、人事、师德师风等工作,却依然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晨曦微露,她已检视校园晨读;日间穿梭于人事报表、师德培训;华灯初上,仍在伏案批改作业、打磨教案;通勤路上,脑中萦绕的仍是工作方案。当旁人问及如何平衡繁重事务与教学,她目光坚定:“离开课堂,就远离了学生,那绝不可以!”每一学期,她所负责的语文、道德与法治综合评估成绩斐然。这背后,是一次次午间入班倾心交谈,是周末不休只为量身定制分层作业方案。当看到孩子们在她的悉心托举下步步提升,所有的辛劳都化为心底汩汩暖流。
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她力戒空谈。在一次精心组织的退休教师分享会上,老前辈一句“教育就是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令在场青年教师无不眼眶湿润。2024年策划的师德演讲比赛,让平凡的一线教师站上舞台,讲述自己与学生间质朴却震撼心灵的故事——真实的力量远胜理论宣教。当学校课后服务的通讯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当听到家长感慨“孩子放学后乐不思归”,她知道,所有的奔波与心血,都在守护着教育最动人的温度。
十六载春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走进教室的热忱、批改作业的专注、促膝谈心的温柔。师德考核“优秀”、县演讲比赛一等奖、区级骨干教师、区“名教师”等,这些荣誉是认可,更是沉甸甸的鞭策。当看到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的讯息,那句“您当年送的笔记本和评语,我至今珍藏”,让她更加确信:教育是一场漫长的守望——守的是每一个生命的绽放,望的是自己内心深处那盏永不熄灭的育人初心。
未来之路,她愿继续做那个清晨最早推开校门的人,做那个为教学细节反复打磨的人,做那个学生犯错时俯身倾听的人。在无数平凡的日子里,以爱与智慧,为“教师”二字写下最温暖的注脚。(廖成清)
责编:蒋茜
一审:蒋茜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