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30 18:53:41
李希,长沙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道路工程系党支部书记,他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学术业务深度融合,努力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发展,锻造坚强战斗堡垒,擦亮样板支部本色。
以“特色支部活动” 激发党员内生动力
梁家河、杨家岭、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红色脉动生生不息。2022年,时任组织委员的李希同支部党员前往延安学习。在革命文化洗礼下,他不由自主地驻足瞻仰,细细感受先烈们足迹,认真钻研其精神内涵。“由史可鉴,根植理想信念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岁月长河中的漫长沉淀。”因此,李希坚持在涓涓细流中慢慢磨砺赤子丹心。
李希所在的支部有多位党员获得高层次人才荣誉,还有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支部在十六个春秋中铆足干劲力争上游,涌现一大批优秀党员,去年获评校级“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李希在耳濡目染中,更加坚定建设初心。他给自己提了要求:支部活动要“实”,要创新形式、直抵人心。
△李希(左三)带领学生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总决赛
去年,交通学院2023级研究生雷若晨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挑战杯),李希受邀担任《丝路智检——路面质量智能检测及调控设备》项目的主要指导老师。李希灵机一动:能不能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创新党建形式,为党支部增添更多的凝聚力?
于是,李希把党支部“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与指导大学生挑战杯赛事相结合。以李希支部书记为指导老师的参赛队伍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勇夺佳绩。经支部党员及团队共同努力,《“丝路智检”——路面质量智能检测及调控设备》项目在融合智能传感、大数据分析、自动调控技术,实现沥青路面压实质量实时检测、多维评价和智能调控,攻克了路面压实质量检测行业痛点,在2024年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一带一路”赛道金奖。
湘水迢迢,李希两赴三秦,丹心也随潮涌叠涨,垒起坚韧的党建基底。如今,支部青年党员备受鼓舞,主动投入赛事指导,进而激起学生参赛热情。近两年,党支部共指导学生获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一等奖等20余项。李希本人获评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导师。
以党建“红色引擎” 驱动课程思政创新
在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凝聚力的党支部队伍的同时,李希还致力于课程思政创新。课程思政要走深走实,不是对着学生空讲理论和大道理,而是在专业教学中挖掘育人元素。紧抓这一思路,李希提出了“‘思政’培根,‘土力’促干,‘知繁’叶茂”教学创新理念,用思政元素给学生打好底子,塑造价值观。“土力”促干代表了土地学等核心学科,引导学生专业能力的养成,“知繁”叶茂代表学生对繁杂的理论内容的系统掌握。以党建为引领,“根—干—叶”为逻辑,解决专业知识“学而不达”,实践能力“达而不用”,综合素质“用而不新”的痛点问题,达到培育道路工程卓越工程师的育人目的。对土力学教学凝练成“金”,李希荣获了湖南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李希(右一)参加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苦于思政与专业教学两者联系不够紧密,直接套用工科类思政教学又难免生硬的难题,李希在钻研中有了“好点子”:一方面,课堂思政建设不能完全脱离学科,要从案例工程中凝练出适用学科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要筛选出体现思政元素的案例,进而建立数据库。“比方说,我们是道路工程系,由此可以搜索引用著名工程设计或者是令人反思的工程事故,结合思政来阐述,进一步在价值观上为学生筑牢根基。”
另外,他通过梳理发现,学校道路工程系校友足迹遍布全国,尤其了解到上百位校友建功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通过他们的事迹和前线的经验可以将理想信念和专业知识扎根课堂,为学生提供前行动力。于是,李希便将思政大手搭建出理论和实际之间的桥梁,让党建的思想引领作用深入人心。李希2024年获评长沙理工大学“教学能手”、湖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二等奖。
为实现硬知识点的软着陆,李希也出尽妙招。交通学院2021级学生张巧灵是土力学课程的佼佼者,她说,兴趣源于李希老师在第一堂课的奠基。“最初,李老师怕我们学不懂,就用渗透、变形、强度三个词建立起课程的学习框架和内容,这对大家后来复习时罗列思维导图有很大帮助。”在那堂课上,李希还用旁征博引、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方法阐述土力学原理,为学生阐明了学习土力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有所用。
以党员先锋力量 勇担交通强国建设使命
李希坚持党建引领学术科研的支部工作方法,在项目基地、工程现场、社区活动中开展“党建+”主题党日活动。近五年,党支部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家重大仪器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0余项。李希个人发表SCI、EI检索论文15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5项,软著10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为增强支部党员在面对国家重大需求时的责任感和行动力,践行交通强国建设使命,他持续促进支部党建工作与交通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李希与团队参加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夯冲击作用下碎石填料破碎密实机理及控制方法》《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强夯有效加固范围研究》支持下,李希和团队就“土体在冲击作用下的压实特性”这一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发现:在外部冲击总能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冲击方式会对土体的冲击作用存在差异,阶段性成果为土力学动力理论发展和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升级提供了有益参考。
“青椒”要出成果,光有干劲还不够,有充足的时间也是必然要素。身为导师,李希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信醉心科研的原动力是立德树人,即间接让学生自觉投入交通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所以,为了更好地平衡科研和教学,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引导,他不断找寻科学合理的答案。
攻读博士时,李希每周固定一天晚上会与同门一起去找导师碰头交流,通过定时定点讨论,保证彼此的工作、学习充分开展。如今,他将这一思路沿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中。每周李希均会同自己的10多位研究生聚在一起,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实现质效进阶。
凭借矢志不渝的育人初心与党建红色思想引领,李希用党建红、科研蓝在支部率先垂范,层层示范,层层带动,擘画出一段段斑斓成就。未来道路遥遥,李希将不竭“取经”,在前进路上迸发更多建设交通强国的动力。(覃琴 朱焕文)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