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读书——忆李宁老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7 19:21:25

文|刘佑平

前不久与同学王建平通电话时,才得知我曾在邵阳市第四中学时就读时的班主任李宁老师于2024年过世了,一时语默。曾经受教于李宁老师的“片断”,断续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

六十年前,我曾在四中读的初中,正逢“文革”期间,那时班级按军队形式排列,我所在那个班叫做四连二排。开学的第一天,铃声过后,在同学们惊异的目光下,一个剪着齐耳短发,中等个儿的、蛮有精神的女子提着个书包,手上端着一只用塑料线编织套盛着温水的玻璃瓶子,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教室。她脚步声轻柔得有如钢琴般演奏发出的声响,在同学们心里产生共鸣。本来还是乱哄哄的教室,竟然一下悄无声息了。她放下手上的书包和瓶子,教室外投射进来的一抹阳光,洒在小小的阳台上。她眼睛里亮出的光芒是柔和的,嘴角边洋溢着的笑容,温馨可人。她的目光把教室里每一个同学都看了遍,一下在同学们的心田里荡起了阳光般的温暖。

“同学们,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叫李宁。”说着,她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李宁。潇洒漂亮。教室窗外有小鸟在欢快的鸣叫,每一缕阳光在同学们心思里荡漾。

我小时曾读过三个小学,一个是六岭小学,半年不到就被学校退回去了,说我太小了。第二年去沙井头小学,那时兴小学一到四年级是初小,五年级就叫高小。我四年级时,一个夏天,曾被学校记耍“流氓”处分也是这个原因,第二年学校就把我调到了向阳小学读高小。在向阳小学一年后,就“文革”了。那时不兴考试了,就分到了四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读书并不是今天这般的讲究,但李宁老师对同学们的学习是抓得很紧,我记得她按同学所住的地方,把同学们分几个学习小组,要我们组织晚自习,做功课。我住在田家湾,有四五个同学在一姓李的女生家里自习时,李宁老师竟然打着手电筒来检查了。她为我们讲解课文里《愚公移山》的典故,说愚公移山的寓意是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要把书读好,就要有愚公的精神,有了知识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我在班上个子长得高,就坐在教室里的最后排。那时上课除了语文数学,还有就是工业知识等课。除了语文课外,我对其它的课都不上进。我的书包里总是放着几本小说,常趁老师不注意时,就躲在后面看书。有天,李宁老师来查看上课情况时,发现我有在偷看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她当场就把书没收了,板着脸说放了学后你到我家里来。

放学后,我惴着不安的心思来到李宁老师家,她的家在学校乒乓室旁。桌子上摆着我那本被没收的书,我老老实实的勾着头。她把书拿起,问这本书你是从哪来的?我小声说,是从收废品人那里买的,5分钱一本。你哪来的钱?我的早餐钱。书你全看了?看了。

在我与李宁老师一问一答时,她随口朗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问这是谁说的?是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我有点得意的说,奥斯特洛夫斯基还说了“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李宁老师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一下感觉老师笑得很美。

那年我正15岁,是崇拜英雄的年代。

第二年,初中毕业。那天,正是散学时分,操场里闹热喧了。李宁老师把我从操场里叫到她家里,进门竟然给我倒了杯温水,脸上的笑容显得有些勉强,你喝口水,歇口气。待我喘口气后,李宁老师问,你知道升高中的事么?晓得呀。我说。她叹息声道,我尽力了。我咧嘴一笑,好感激道,太谢谢老师了。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一下,她眼里有了泪水在闪现。懵然间我一下明白了,吃力的问,老师,我没书读了?她点了点头。我带着哭声说,老师,我想读书。李老师,是不是我小学时那个记过的处分,不让我读书?我心里一阵疼。她摸了摸我的头,点了点头,低声说你那个处分一直留在你的学生档案里,我把它撕了。你是块读书的料,你妈妈跟我说你,从小就一天到晚的不在家,整天就守在街边上摆小人书摊前花一分钱看书,后来大些就在图书馆里翻书看。唉,可惜了。惋惜声里尽是无赖的心酸。

那天,我怎么离开李宁老师的家?我只知道我是一个晚上没回家去。就一个人躲进了我上课过的教室,不知多久伏在与我相伴了三年的课桌上,睡着了。记得我头枕着的是一本书,书页被我睡着时的泪水洇透了。这本书是我从李宁家出来时,她送给我的一本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我的大学》。说是她在武冈念书时,最喜欢的一本书。书里她折了一页,在一节文字下用铅笔画了线。我至今还记得这一段文字:我已经学会幻想,去经历非凡的冒险,创造伟大的业绩。由于生活艰难的日子太多了,这种幻想对我大有裨益,我渐渐在幻想中成熟起来。我不期待外界的援助,也不指望撞大运。可是,顽强的意志品质却渐渐培养起来,而且生活条件越是艰苦,我越发感到自己更坚强更机智。我早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人是在与周围环境的抗争中成长起来的。这是高尔基与命运决斗的誓言,从此铭刻在我生命的年轮里了。

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似是在一片荒凉泥淖里挣扎,然阳光并不吝啬它的温暖。人生那些所谓的酸甜苦辣,于今日的我已是风味尽失,但我活出了自己的自在。感恩生活。在我碎碎年华的书卷里,李宁老师有如一张图片已时光斑驳,似是微云孤月,不著痕迹。却也曾在我生命沉浮间时有低吟浅唱,有如过耳的清风,令人思恋,舒心一笑。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