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群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7 09:34:1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社会进步的基石。目前,我国正在持续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更多素质精良的教育专业人才。常德学院教育学院基于原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的相关专业而创立,是一个兼具未来感和当下性的新型学院。
办学定位:促进教师教育与教育学科的融合发展
与常德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相匹配,教育学院致力于培养适应变化世界和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基础教育教师和教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学院积极推进教育学科建设,凝练教育学科方向,以丰富和完善常德学院的学科体系。
教育学科建设方面,学院遵循创新导向和系统推进的原则,通过创新性研究为教育学科增添新的知识;系统推进教育学科与其他相邻学科互涉,从而形成良好的学科生态,也为教师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教师教育领域,学院以“立己立人,可信可爱”为院训,遵循科教融合的理念,坚持用高水平的学术来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循证实践,为教育学科建设提供来自实践的线索与启示。
专业图景:追求社会适应与特色发展的双重效应
在全国教师教育正面临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学院建构了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专业图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科与专业的特色发展。
2025年招生的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教育学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学专业嵌入了STEAM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两个微专业,并有可能成为常德学院新文科教育的示范性专业。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要就业面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等。
(2)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就业面向: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外体育指导等。
(3)教育学专业的主要就业面向: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STEAM教育;学校及机构的教育科研及管理;社区与乡镇的教育服务与家庭教育指导;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等。
在专业建设策略上推行一套有效的组合策略,如:促进学科团队与教学团队的一体化建设;课程开发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课程实施遵循意义创生的原则;在教学改革上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学方法,适度挑战学生,让学生接受挑战。
教学条件:实现社会资源与内部资源的优势互补
教学条件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学院十分重视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与湖南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石门县第四小完全小学等十余所中小学建立校校合作关系。在实践教学、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师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长期而稳定的合作。
学校一次性投入400余万元,为教育学院建成了教学技能微训练中心、体育科学综合实验中心、教育学联合实验实训中心,共计15个实验实训室,总面积1929平方米,760个工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校内实验实训体系,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文化建设方面,学院建设了以教学精英、教育哲学和书法艺术等为主题的多个文化长廊,开辟了8个移动与协作学习空间。学院大楼拥有精美的园林庭院,陶冶精神。
师资队伍方面,学院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构建专业教学团队,推行教学导师制,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拥有教授8人、副教授1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学科建设:保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合理张力
教育学院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主要聚焦:当代教师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中国现代教育学话语体系的融合创新;湘西北乡村教育的历史人类学考察;现代体育文化的创新与传播等。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积累较为丰硕的成果,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方向的守望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彰显价值理性。
在具体的建设策略上则回归现实主义。学院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以提高学术产出,如推动科研团队与科研项目的联结;培养有潜力的新秀以充实学科团队,如帮助年轻教师快速完成学术信用的初始积累;把握有回报的机遇以获取科研项目,如通过纵向项目以扩大影响、横向项目以拓展资源;保持有发散的思维以创新学科方向,如探寻新颖的研究主题,选择互涉的研究内容;制订有效率的制度以提升基础能力,如制度化的投入与激励、互补性的对外学术交流、针对性的教师高阶科研训练等。
历史已经进入瞬息万变的科技发达时代。常德学院教育学院的发展是在化时间为历史,教育的未来性正是其开展教师教育和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时光游牧,岁月风华,期待初见。
责编:卓萌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