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7 07:31:22
原标题:产业、文化、治理多管齐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宁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戴 鹏 梁 雨 谭贤伟
“石榴花开红艳艳,各族群众笑开颜……”6月24日,邵阳市新宁县麻林瑶族乡民族广场上,村民们合唱的这首《团结进步永向前》在山间回荡,唱出了当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展现出新宁县民族团结的动人画卷。
新宁县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地,瑶、汉、苗、土家等30个民族在此和谐共生。近年来,新宁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举措、真抓实干,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绚烂绽放。
产业发展:各族群众共奔富裕路
季夏时节,新宁县麻林瑶族乡桃林村的猕猴桃基地花香弥漫。“以前守着这片穷山,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靠着猕猴桃产业,家家户户的腰包都鼓起来了。”村民盘晨乾一边忙着打理果园,一边笑着说道。
麻林瑶族乡曾因地理环境制约,经济发展滞后。为改变这一状况,当地立足高海拔气候优势,秉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底色,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成色”的思路,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激发了各族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麻林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兰仲林介绍道,如今,全乡规模化种植猕猴桃,带动近2万名群众人均年增收1200元。
在黄金瑶族乡,梅花鹿养殖存栏达2000余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600余亩。这些产业不仅拓宽了各族群众的增收渠道,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新宁县还积极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崀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新宁县的旅游名片,多民族和谐相处形成的浓郁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2025年一季度,新宁县共接待游客125.13万人次,同比增长13.80%;实现旅游收入15.45亿元,同比增长29.12%。
文化交融:筑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近日,新宁县民族中学的操场上充满蓬勃生机,一场别具一格的民族体育盛会激情上演。
随着一声清脆哨响,“顶杠”等民族运动项目登上当地“赛场”。“对垒两人各以红布缠腹,分别顶住木杠两端进行对抗角力。”裁判员兰立艳介绍,该项目虽未被列入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但却生动记录了新宁的民风民俗。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蹴球比赛。红蓝两色的硬塑小球在平整的正方形场地内穿梭腾挪,选手以脚底为“弓”,将脚前的彩球狠狠蹬出,刹那间,破空声与观众的惊呼交织……“这次活动太有意思了!我不仅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新宁县民族中学学生叶彤为自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而深感自豪!
此外,新宁县还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举办的“湘桂儿童心向党,民族团结一家亲”资源县·新宁县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中,300名湘桂两地各族学生共同绘画、研学、体验民族文化。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筑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社会治理:构建民族团结和谐家园
“多亏了‘石榴籽’调解室,帮我们解决了这个大难题。”新宁县竹阳村村民王刚感激地说,自己与邻居因土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石榴籽”调解室的调解员及时介入,通过讲法律、摆事实、讲道理,并结合当地风俗习惯,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
近年来,新宁县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积极探索“石榴籽”调解模式,组建了由法官、检察官、律师、人民调解员以及各族代表组成的调解队伍,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此外,新宁县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全面提标,县人民医院三级乙等医院挂牌,新中医医院开诊运营,新一中、金城学校建成使用,老年助餐点“烹”出幸福滋味,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们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新宁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宁县委统战部负责人表示,在新宁,民族团结进步已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追求,他们正携手并肩,书写着民族团结的崭新篇章。
责编:昌小英
一审:陆益平
二审:张文杰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