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崔建平:疏影横斜水清浅——评付红山水画的诗意之美​

  湖南文联   2025-06-26 10:54:34

文|崔建平

付红擅长兼工带写的浅绛青绿山水画。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似一首空灵雅致、清新自然的诗,又如一曲缠绵悱恻、温情款款的抒情曲。画面注重细节描摹与局部营造,设色淡雅,物象朦胧。那些掩映在草木丛中的房舍屋宇,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植物,仿佛都充满灵性与诗情,引人无限遐想,牢牢抓住观者目光。与当下展厅、书报上常见的程式化、刻板呆滞、千人一面的山水画不同,付红的作品独出机杼、别具一格,呈现出闲适淡雅、幽静澄澈的文人山水画风貌。

一、迁想妙得写诗情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从早期的甲骨文饰、陶器图文、青铜铸造,到古代壁画、宫殿院画,再到后来的水墨画、文人画,向来是文人雅士读书赏月时寄志遣兴的方式,画家们在一笔一划中寄寓着丰沛的文化内蕴。绘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内容,深受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儒、释、道传统文化的滋养。

图片

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 145 cm x 366 cm 中国画 纸本设色 2021年

传统山水画长期以来承载着作者大量的主观情愫,熔铸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诸多情感。画家笔下的一山一石、一溪一水、花花草草、皴皴皱皱,无不蕴含着厚重的思想,展现在观者眼前的或是高山大岭、巍峨峰峦,或是浓墨重彩、刻意描画。而付红却成功实现了对传统山水画学习的“逆袭”,形成了迁想妙得、充满诗情画意的绘画风格。他别具一格的亦水墨亦青绿的浅绛山水画,奠定了他作为当今新生代画家重要代表的地位。

图片
碧峰出山后 180cm x96cm 中国画 纸本设色 2023年

付红习画源于内心的热爱。古人云: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这份热爱,他在怀化度过了十一年时光;也因为这份热爱,这个生长于天府之国的年轻人深深迷恋上了三湘四水。他曾说:“我的山水画大多取材于大湘西,那里风景优美,是侗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原始宁静的村寨、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浪漫神秘的色彩。村寨在山丘间错落,山丘与村寨相依,我力求营造出‘世外桃源’般的美好景致。”基于此,在学习传统绘画与借鉴西画的过程中,他始终走在继承、创新、发展的艺术道路上。

图片

穿花寻路入远村 233cm x194cm 中国画 纸本设色 2024年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道家认为,山川物象之真,并非形状原貌之真,而是内在气质之真,绘画贵在内在气质忠于自然物象。付红在绘画中通过迁想妙得表现诗意之美,追求文化涵养与艺术旨趣,并非简单的“随类赋彩”。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提出,“中国艺术的美有‘错彩镂金’和‘清水芙蓉’两类”,先秦至汉唐艺术以“错彩镂金”为特征,宋、元、明、清艺术则以“清水芙蓉”为主流,前者的堂皇壮丽与后者的文雅秀美,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与绘画艺术两极的内在张力(刘亚谏《中国画道论》)。付红的绘画从题材上秉持低角度、窄视野、小格局的美学审美,将目光聚焦于常人不太关注的深沟浅涧、瘦山剩水,以及平常普通的村落房舍,注重描绘浅草碎叶、细藤柔蔓、薄云远黛,从中发现美、表现美,赋予这些寻常物象诗意,完美演绎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之美。以《青霭入看无》之二为例,这是一幅近两米宽的横轴画,整幅作品色墨交融,以浅紫色为基调,画面冲淡如流水。繁树茂叶自然生长,磷石溪水相互映衬,不经意间的房舍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下,若隐若现,褐石、树木、桥廊、云彩稀疏散落。线条轮廓运用没骨技法,勾皴点染间水墨淋漓。画面淡雅文秀,意境轻松隽永,宛如一首田园牧歌,极具观赏与品味价值。

图片

两岸青山相对出 138cmx68cm 纸本设色 2024年

二、淡雅清新赋神韵

绘画需在尺幅之间展现大千世界,画家在创作前,心中必然有着对宇宙、世界、社会的认知。然而,宇宙世界纷繁复杂、无边无际、丰富多彩,如何将其呈现在方寸之间?老子提出“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绘画的最高准则。绘画中的“自然”,既是大自然的外在形态,也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投射。

付红的绘画淡雅清新,赋予作品自然之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淡雅清新的风格。付红的山水画在风神上独具一格,他创作的兼工带写青绿山水画,笔致细密,线条空灵,画面以浅绿、浅紫、浅黄、淡红、淡粉等色调为主,给人清秀、闲适、雅致、隽永的审美感受。他作画色墨并用,追求虚静之境,以不经意的描画、似有若无的呈现,带给观者清风拂面、清泉濯心之感。他尤为注重细节与局部写意,在书写中抒发对自然之美的理解与认知。一丛丛草、一蓬蓬花,他以细软线条反复勾勒写意,用浅绛颜色逐层皴擦渲染,增强画面肌理层次,丰富内蕴诗情。他的画作极少使用浓重墨色与大块色彩堆砌,总是以淡雅清爽的姿态呈现,给人温馨舒适之感,宛如春天的和风细雨、冬日的暮阳余晖,令人心生亲近。其二,付红绘画中追求的自然状态亦是其精妙之处。他的笔墨语言、构图布局皆随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画面节奏轻快,韵律表现自如,不刻意雕琢,畅神如意,尽显自然生态,如空中淡淡的云彩、坡上浅浅的生机、山里静静的生态。以《青木暖阳之二》《花发在东溪》等作品为例,画面中一沟涧水、几株纷披的树木,枝叶缠绕,树干以没骨法写出,山石树木花草呈浅绿色,仿佛能听见涧水潺潺。整个画面淡雅、清新、自由,诗画交融,情深意长,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图片

清溪一曲抱村流 138cmx68cm 纸本设色 2024年

三、妙趣天成呈轻松

在绘画审美中,浮躁之气被视为恶俗,虚静之气则被奉为高雅。画作若含虚静之气,便能彰显真性,令人气定神闲,释放出幽然玄微之美,极具意境与魅力(刘亚谏语)。付红的山水画随意轻松、妙趣天成。他用笔用色活泼轻盈,独特的肌理、灵动的线条,夹杂着一些难以名状的符号,以及形似岩石、气如山峦、仿若能闻涧水之声的抽象景物描画,充满大自然的生趣与妙意。他是用心灵作画,用情编织诗行。难怪他的老师唐允明先生评价他“汇诸家之长,悟自然山水之妙,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个人绘画经验,是凭感觉画画的好学生”。

付红的绘画大多以写生为基础,他在写生中捕捉美的瞬间,融入自己对至真、至善、至美的理解与认识,避免照物写实,创造出许多空灵之境。与一些人照搬自然物象、机械描摹山水不同,付红写生能耐得住寂寞与枯燥,不惧生活艰苦。一幅四尺三裁的小品画,他能在同一写生角度画上两天,通过仔细观察分析与不断描绘,使画面丰富深厚,许多趣味与神来之笔皆在坚持与细致中诞生。如他的《夯沙排拨写生之一》以及近期在天一美术馆展出的几幅小品画,皆以朦胧含混之笔,运用独创的短小皴擦线条与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灵动虚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禅逸图式。

图片

溪涧之三 70cmx7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付红绘画的妙趣还体现在笔墨运用的巧妙上。大学期间,他对传统山水画技法、皴擦用笔、墨色线条已深入研习,在成都画院、湖南画院的从业经历,也让他见闻颇丰。然而,他并未沿袭传统路径,而是另辟蹊径、创新开拓,既继承传统,又借鉴西方艺术,既守住中国水墨的神韵,又丰富了山水画语言。这得益于他深厚的美学认知与学养,以及与众不同的创新追求。他的山水画用笔用墨轻盈灵活,线条虚幻灵动,物象若隐若现,尤其是其极具辨识度的色彩构成,给人带来生动、妙趣、清新、灵动、梦幻、丰富的视觉体验。翻阅付红的画集,从作画时间分析可知,他的画作愈发轻松,愈发追求怡然自得之感,物象愈发虚幻,画面愈发空灵,也愈发值得细细品读。这不仅是令人欣喜的发现,更是美好的期许。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