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 2025-06-26 10:50:41
半月谈记者 周 勉
2022年,在湖南省林业局支持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古树名木保护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数十名具有森林培育、野生动植物保护、园艺学和生态学专业背景的科研工作者汇集于此,不仅为身患重症的古树提供科学的治疗,还负责古树名木保护知识的普及,他们被称为“古树医生”。中心副主任吴磊就是其中的代表。
3月31日,吴磊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学科展厅介绍一棵古树标本的年轮 周勉 摄
吴磊:我的老家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一个小山村,村里有一棵树龄好几百年的古柏。小时候,听老人说这棵树已经“成精”,母亲也叮嘱我,不要伤害它,否则会“遭报应”。这导致我整个童年都很怕这棵树,从来不敢靠近它。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村里人的良苦用心,过去也正是靠着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古树才得以存活下来。而现在,我们保护古树不再依靠迷信,而是依靠科学。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我的同事里还有学计算机和化工的。这是因为,在中心成立之前,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科研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留下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举个例子,古树名木资源的普查是交给乡、村两级来做的,普查结果层层上报汇总。我们刚接触时,就发现了很多错误:有的古树明明在湖南,经纬坐标却在外省;有的明明是这个树种,登记的却是另一个树种……我们和省林业局、省植物园花了大量时间来纠偏纠错。湖南省挂牌登记的各级古树共有24万棵,这个纠偏纠错的过程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不要小看这个信息搜集的过程,它是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的基础。
另外就是一些常见的、传统的治疗手段,其实都是“错误治疗”和“过度治疗”。比如,大家会经常看到古树“打吊针”,但给树干打孔本身就是对古树的伤害,如果树木没有生命危险,并不建议这样做。还有就是用泡发剂填充树洞,再用人造树皮覆盖的做法。以前,大家觉得这是兼顾效果与美观的办法,其实也是错的。泡发剂刚注入时会非常契合树洞形状,但随着树木生长,会因为不透气出现腐烂等症状,这在多雨潮湿的地方尤其明显。
古树“生病”,除了自然因素,就是人为因素。而在人为因素里,绝大多数都是“只顾及人的感受,不顾及树的感受”的无心之过。每年,研究中心都要参与数百例古树救治“手术”,吴磊发现,有些人为因素虽然出于好心,但对古树的破坏非常严重。
吴磊:湖南有一个以古树旅游为卖点的景区。几年前,出于方便游客和视觉上更好看的考虑,当地对一棵古树周围的生境做了很大的改造,结果导致古树的根系严重受损。当时用挖掘机挖开土层后,腐烂的根系已经发出恶臭。我们为这棵古树制定了非常详细、复杂的方案,整个“手术”过程可能要持续数年时间。
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性,过去全国不少地方的古树遭到破坏,几乎都是类似原因。所以,我们中心除了研究古树、救治古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普及正确的古树名木保护知识。
在吴磊看来,保护和救治古树,需要区分普通人和专业人士。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好心办坏事”,不要去给古树硬化地面,不要去修围栏,尽量保持它本来的环境。
吴磊: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我觉得有两个原则,一是跳出古树救古树,二是以根为本。研究中心的曹基武和刘春林两位前辈一直跟我们强调,首先,救树不能只盯着单独的一棵树,而需要去研究古树周围的环境和历史,去询问当地人,它经历过什么,哪些东西改变了,然后恢复它本来的生境才是最佳的方案。其次就是要研究它的根。之前,一棵树是健康、衰落还是濒危、死亡,更多的是从树干、树冠等外形判断,但实际上,这些外在变化都存在滞后性,有可能外面看是健康的,但根系已经出问题了。相应的,即便树干和树冠等遭到破坏,只要根系是健康的,这棵树就还有希望。
2023、2024年,我们连续举办了两届全国性的古树名木保护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基层林业工作者在现场互通有无。我们对会议进行了网络直播,有好几万人全程观看,收到了非常好的科普效果。不少人给我发来信息说:“吴博士,看完直播才知道,我们以前的保护和救治方式原来是错的。”
另外,自中心成立之后,我们也研制了一些可以全国推广的技术产品,比如一整套的白蚁防治方案和各种治疗药剂、根系防腐剂,希望从技术上彻底改变过去用“土办法”甚至错误办法进行古树救治的问题。
3月27日,在衡阳市衡山县长江镇新源村古树救治现场,吴磊(前)为古树涂抹伤口愈合剂 陈思汗 摄
古树承载着乡愁与文化,也是重要的生态基因库。吴磊笃信,保护和利用古树,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广阔的未来前景。
吴磊:去年,国家林草局批准在四川剑阁县、陕西黄陵县、浙江柯桥区和湖南双牌县设立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区),探索如何在更加科学保护利用古树名木的同时,充分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文化价值。比如剑阁县自古就有“交树交印”“官民相禁剪伐”等制度,值得好好探究。
国家正在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目的就是培育更多更优质的木材。在这个过程中,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哪些树种更适合在当地种植?哪些树种的质地更好?哪些树种兼具生态和经济价值?我们都可以从古树里找到答案,并进行人工培育。另外,古树还蕴藏着丰富的数据,对于当地的生态治理和修复,甚至气候变化研究都有重要作用。
我现在正在指导一名大三学生成立专门从事古树名木保护的公司。我国目前有500多万棵登记的古树名木,它们的救治、复壮需求是非常庞大的,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经营主体能够更有效更广泛地进行科普,提升整个社会对古树名木保护利用的认知。
责编:陈龙
一审:陈龙
二审:喻志科
三审:周韬
来源:半月谈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