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4 18:21:1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黄忠 李玲
暴雨持续,山洪奔涌。在此次强降雨考验中,绥宁县在“预警、调度、转移、封控、疏通”上持续发力,成功实现“零伤亡”。
清理倒伏树干。
精准预警筑牢防汛 “前哨”
山雨欲来,预警先行。县应急、气象、水文、自然资源、农水等部门便将暴雨预警信息、风险区域提示和安全避险指南等信息化作“安全哨音”,通过村村响广播、微信群唤醒千家万户。为全县应对强降雨争取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在唐家坊镇,预警信息发布后,村干部提前3小时便挨家挨户敲响了危险区群众的家门。“未来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低洼地带居民请立即转移!”长铺子乡村民袁伟一家正是被村村响唤醒,在房屋被淹前20分钟撤离至安全地带。
科学调度统筹防汛全局
连日来,绥宁县领导轮番坐镇县应急指挥中心,既统揽全局又亲赴一线。
“所有救援力量向金屋塘镇集结!”“抽排设备立即运往长铺镇积水区!”一道道调度指令激活了全县应急网络:应急管理局统筹救援力量,交通运输局抢修塌方路段,电力公司连夜架设临时线路,应急抢险队前置暴雨中心区域,专业技术人员分赴乡镇指导水库度汛, 应急救援队伍奔赴重灾区。
哪里告急,应急力量就赶赴哪里。
转移危险区村民。
迅速转移守护群众生命
“务必将危险区域群众提前转移!”这句话是对“生命至上,避险为要”最好的注解。
21日晚8点,寨市西河村包片领导黄始刚在巡查中发现3组、9组低洼地带水位上涨,连夜组织4户15人撤离。
22日凌晨3点,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大冻村片长龙景先在监测到雨量超标后,仅用2小时便将村内9户40人安全转移至村部安置点。
在瓦屋塘镇,镇村干部打着雨伞、举着手电筒,连夜挨家挨户敲门转移危险区人员,70 多岁的李大爷腿脚不便,村干部二话不说,背起老人就往安置点赶。
“零伤亡”的奇迹,源于“应转早转、应转必转、应转尽转”的铁律。这些储备棉被、帐篷、食品等物资的临时安置点,成了暴雨中温暖的“避风港”。
巫水河各入口拉起警戒线。
严格封控防范次生灾害
为防止因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交通部门对塌方路段实施封控,自然资源部门 24 小时监测山洪与地质灾害点。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巫水河入口等处,警戒线与警示牌林立,专人值守,严防次生灾害。
挖机清障。
全力疏通保障道路畅通
为抢通生命通道,挖掘机、推土机昼夜作业。金屋塘镇干群合力清淤排涝,恢复水电通信;东山侗族乡阳溪村 300 立方米塌方土石阻断道路,乡干部迅速调配机械疏通;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天堂村河道淤塞,组长运銮冒雨疏通 3 处堵塞点;关峡苗族乡花园阁村 8 名片组邻 “三长” 带领村民,3 小时内抢通 6 处受阻道路;大团村组长陆安全 10 分钟锯断倒伏大树,保障 40 余辆车通行。
截至目前,全县公路基本畅通,受灾群众妥善安置,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据县气象预计,今天到明天,强降雨持续。
责编:昌小英
一审:陆益平
二审:张文杰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