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潮头丨不是过客是归人——追忆中国台湾诗人郑愁予湖南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3 06:58:48



2019年5月8日晚,郑愁予(中)、绿蒂(右)、王婷登台亮相中国(怀化)海峡两岸诗歌音乐晚会。通讯员 摄

郑愁予(前)在汨罗屈子祠研究碑刻。通讯员 摄

简介

郑愁予,祖籍河北宁河(今天津市宁河区),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是当代汉语诗歌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曾多次被选为台湾“最受欢迎作家”,是香港大学讲座教授,耶鲁大学终身讲席、驻校诗人。代表作有《错误》《燕人行》《小小的岛》《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抗战期间,郑愁予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6岁,随家人去中国台湾。他的创作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同时融入现代技巧,形成了中西文化视野下的独特诗学表达,成为现代抒情诗的经典之作。

屈金星

2025年6月15日傍晚,我在诗人北塔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则噩耗:6月13日凌晨4时,著名诗人郑愁予在美国仙逝。我立马拨通了北塔的电话。北塔悲伤地回答:确信无疑。

放下电话,我久久无语,泪水滑落,往事历历,恍然如昨……

溯源寻根觅原乡

2019年春,怀化企业家康仕金等托人辗转找到我说:“您曾经策划邀请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洛夫来大陆寻根采风,怀化拟筹备海峡两岸经贸文化博览会,想请您策划邀请台湾著名诗人来参会,再襄盛举。”

彼时,余光中、洛夫均已作古,邀请台湾哪位重量级的诗人?郑愁予和余光中、洛夫并称为“宝岛三诗人”,在海峡两岸乃至全球华语圈影响巨大。毫无疑问,德高望重的郑愁予是不二人选。只是郑愁予已86岁高龄,身体吃得消吗?能请得动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通过台湾诗人绿蒂向郑愁予发出邀请。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郑愁予欣然允诺。他还特意提出,怀化活动结束后要赶到汨罗祭拜屈原。

据此,我们开始了精心策划。怀化是屈原流放行吟之地,汨罗更是屈原的殉国之地。邀请郑愁予、绿蒂等台湾和大陆诗人沿着屈原足迹寻根、采风,能深刻体现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于是,活动定名为:“爱·乡愁”中国(怀化)海峡两岸诗歌音乐晚会暨首届中华海峡两岸诗人楚辞文化之旅。

日子一天天临近了。虽然郑愁予慨然允诺莅临活动,但我们心里仍旧捏着一把汗。毕竟,他已经86岁高龄,我们最担心的是他的身体。2019年5月7日,郑愁予、绿蒂、王婷3人如期飞抵长沙,复转高铁抵达怀化。

大陆诗人、朗诵家、学者代表北塔、郭敬、周瑟瑟等人先后提前抵达恭候。当地诗人柴棚手捧鲜花迎接。郑愁予身材高大,虽然年届耄耋,但精神矍铄,笑容满面。

当夜的欢迎晚宴时间仓促,我临时客串主持人。我说:“热烈欢迎郑愁予先生一行。您驾着屈原的青虬飞抵大陆,诗游三湘四水。您达达的马蹄声不是美丽的错误,您是归人,不是过客。”

一句开场白把郑愁予逗得一笑。事后,他说,你这句话说到我心里了。对于大陆,我不是过客,是归人,我的根在大陆、在中国。

他说:“我祖籍河北,生于济南,长于北京。我出生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是辗转流离的‘抗战儿童’‘抗战少年’。其间,我辗转到湖南长沙、衡阳读书,记忆犹新。我的名字来源于屈原的诗句:‘目眇眇兮愁予’。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己的名字也是屈原给取的,湖南是我的文化原乡之一。所以,这次湖南之行,我欣然赞同。”

种橘诵诗话沧桑

2019年5月8日晚,“爱·乡愁”中国(怀化)海峡两岸诗歌音乐晚会举办。晚会气氛十分热烈,郑愁予一入场,就被挤进来的记者、诗迷团团围住。

晚会开始之前,郑愁予和我挥锹用雪峰山、阿里山的土栽种了一棵橘树。培土完毕,我们分别手执水壶用日月潭水、沅江水共同浇灌这棵橘树——此举表达的是对中华文化同种、同根、同源的认同。

种毕,我搀扶着郑愁予回到晚会现场落座。他称赞说:我是郑成功的后裔,和屈原后裔共同在屈原流放行吟地种橘树,很有意义。这个主意十分好!

我解释说,怀化古属楚地,乃屈原流放行吟之地,橘树遍地。屈原曾写有《橘颂》,借此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为此,我还提前和康仕金一起专程到雪峰山取土,到沅江取水。因为郑愁予年事已高,随行人员专门带来了阿里山的土和日月潭的水。

当晚,天津青年朗诵家郝娟和湖南青年朗诵家吕铭联袂演绎创意朗诵,将余光中代表作《乡愁》和郑愁予代表作《错误》巧妙地融为一体。

郑愁予顾我笑曰:“我听过很多人朗诵《错误》,但是,将《乡愁》和《错误》 如此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朗诵,我是首次听见。”

随后,主持人邀请郑愁予、绿蒂、王婷一行3人登台接受赠花并分享感言。耄耋之年的郑愁予手握话筒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绿蒂见状,接过话筒说,我们回到大陆,来到湖南怀化参加诗会,郑愁予和我一样,希望看到一个统一、团结、富强的中国,而诗歌是联系海峡两岸的纽带和桥梁。

是啊!毫无疑问,余光中的《乡愁》、郑愁予的《错误》是连接海峡两岸人民心灵的纽带和桥梁,达达的马蹄驮来的是故国之思和绵绵乡愁!

按照主办方的安排,第二天原拟去怀化溆浦,沿着沅江去屈原行吟的犁头咀和雪峰山采风。但路途遥远,山路崎岖,郑愁予身体吃不消,遂改为在怀化市区附近采风。

听说凤凰古城距离怀化不远,郑愁予说自己和沈从文是旧友,提议前往。在凤凰沈从文故居,郑愁予徘徊良久,不忍离去。在沱江岸边灯火阑珊的酒馆,郑愁予和北塔相与把盏。三杯落肚,郑愁予豪气顿生。他是台湾诗坛公认的“四大酒仙”之一,年轻时候,两斤白酒不在话下。一席话毕,他把杯中白酒一饮而尽。北塔、郭敬、罗广才等一众诗人慌忙劝阻。郑愁予大声抗议:“你们不要歧视老年人!”

见状,同行的诗人绿蒂佯装拨打郑愁予夫人电话,强行劝阻,方才作罢——原来出发之前,关于饮酒,双方签订了“安全协议”。

是夜,大家从凤凰返程怀化。路上,郑愁予纵论杜康、汾酒、洋河、双沟、茅台、西凤等名酒,如数家珍。末了,他喃喃自语,我的酒在中国,诗也在中国。聊着聊着,他酣然入睡。

汨罗江畔祭屈原

结束怀化的行程,我们奔赴汨罗江畔屈子祠祭祀诗祖屈原。郑愁予主祭,他郑重地穿上西装,打了领带。他说,屈原是他心中的神,祭祀屈原,必须得郑重。

郑愁予年事已高,腿脚不灵便。为此,汨罗方面特意找了一辆轮椅。大家轮流推着他在玉笥山屈子祠前面游览。他兴致很高,不停地发表他对屈原和楚辞的感悟。

他问道:“屈原作品中用了很多‘兮’,这个‘兮’是怎么来的?”

大家说:“是语气助词。”

他则给出一种诗意的解释说,中国古代诗、歌、舞融合一体。“兮”字是一个舞蹈的人,你看这个字多像舞女,下面是舞蹈者的身体,上面的“八”字是舒展的双臂。他坐在轮椅上竟然挥动起了双臂——他把大家都逗乐了!

马上要进屈子祠了,他执意要工作人员把轮椅撤走。他从轮椅上颤巍巍地站起来,艰难而恭敬地迈进屈子祠的大门。

迈进门来,他对着高悬的“光争日月”巨匾和司马迁《屈原列传》的书法照壁微闭双目,双手合十,肃然起敬。

事后,他告诉我,他认为坐着轮椅拜谒、祭祀屈原是大不敬。所以,只要一息尚存,自己挣扎着也要站着恭敬祭拜屈原。

面对着屈子祠里琳琅满目的陈列,郑愁予仔细观看。对重要的碑文,他驻足一字字地研读。他时不时地询问前来陪同的白发苍苍的汨罗屈原纪念馆老馆长、屈学专家刘石林和中国诗歌春晚形象大使舒然。

参观结束,便是神圣庄严的祭屈仪式。郑愁予和大家一起神情肃穆地矗立在屈子灵前,身披着印有屈原诗句“天地同寿,日月齐光”的黑字黄色绶带,列队凝神,恭祭屈原。仪式按照当地传统礼仪进行:鼓乐齐鸣、焚香同拜、恭读祭文……最后,大家统一向屈原灵位三鞠躬。整个过程,郑愁予神情肃穆,若有所思。

祭祀结束,当日下午,在汨罗江畔举行了“寻根·追梦——首届中华海峡两岸诗人楚辞文化之旅”座谈会。湖南各地的诗人以及楚辞文化学者济济一堂。郑愁予先生发表了感言:“此次楚辞之旅历时一周,既是一次诗歌朝圣之旅、寻根之旅,更是追忆之旅。”“我常年漂泊海外,但是,我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源在中国,在大陆。”

翌日清晨,我们乘坐大巴从汨罗出发赶赴此行最后一站岳阳楼。在岳阳楼上,郑愁予面对清代大书法家张照手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牌匾,情不自禁念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过午餐后,他们飞返宝岛台湾。

愁予橘寄家国情

临别,郑愁予私下对我说,他心目中有两位圣人:一是诗祖、赋祖屈原,二是至圣先师孔子。如果能够再次回到出生地山东济南,亲往曲阜祭祀孔子,了无遗憾。

当年深秋,我和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副秘书长张令伟协调曲阜市有关部门促成了郑愁予先生的曲阜之行。从汨罗江畔祭祀屈原到泗水河畔祭祀孔子,郑愁予完成了文化上的寻根溯源。

张令伟回忆,在曲阜师范大学,当大学生诵起《错误》,没有掌声,却满屋泣泪。郑愁予手书的“中华诗歌之根”石刻赫然落地洙泗书院——当年,孔子在此编撰《诗经》。

郑愁予坐在轮椅上,深嗅洙泗甘露教化、诗意氤氲的银杏叶香,感喟:“我不是过客,是个归人。”当时,正值怀化的“愁予橘”丰收,郑愁予接过怀化企业家赵红兵特地从怀化送来的“愁予橘”仔细品尝,连连称赞:“甜酸,是乡愁的味道。”

临别时,郑愁予告诉我,少年时,他曾经在抗战凯旋地山东台儿庄居住过。他的代表作《错误》的灵感源于此。他非常想到台儿庄故地重游,他还想回北京故地重游。

我唯一担心的是他的身体。我答应,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完成他的心愿。然而,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突如其来,一别经年,世事沧桑……

今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湖南怀化雪峰山、山东枣庄台儿庄都是抗战凯旋地。年初,我曾经设想,届时策划相关的线上活动,“云”动海峡两岸,完成郑愁予的心愿。

然而,郑愁予等不上了,他带着遗憾走了。

而我,只能独坐在北京的灯下,含泪读那首我的赠诗《愁予橘:历史酸楚的沧桑——屈原后裔屈金星致郑成功后裔郑愁予》。

今夜,为什么我的眼眶里滑落的仍是屈原的泪光、郑成功的泪光、郑愁予的泪光?

今夜,为什么我的心灵里回响的仍是屈原的忧伤、郑成功的忧伤、郑愁予的忧伤?

今夜,为什么我的脉管里汹涌的仍是屈原的热血、郑成功的热血、郑愁予的热血?

责编:曾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