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伯洲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1 19:01:33
文/伍伯洲
时间犹如魔幻,看不见,摸不着,也抓不了。只有日月的运行,默默地记录着它的轨迹。然而,祖先们推断的二十四节气,不早也不迟,踩着时间的节点,依旧如期而至。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
我们像常人一样,去赶“清明”的热闹。老家的那几堆“黄土”,每年都是必去的。因为要赶车,比平时上班都起得早。带上备好的纸钱、香烛,还有盛行的手工剪制的“清明鸟”。同老婆一同踏上老家的路途。急急忙忙搭乘上路过老家的第一趟线路车。
今天天气还算好。驰往的心,早已飞往那“熟悉”的故土。车窗外,春雨把空气洗得明镜透彻。山,也朗润了;花,在次第盛开;山上各色野花,一朵一朵,一簇一簇,像赶集似的,顺着山峦自然潇洒奔泻而来。一波一波,一瀑一瀑;像巨幅织锦,一直延伸到山的哪头……我被这绮丽l的美景陶“醉”了。心,在大自然的瑰丽中,徜徉徘徊。殊不知老婆倚在肩膀,进入了梦乡。我不明白:这么难得的美景,竟不如她的一帘幽梦?我也不想去干涉。你做你的梦,我赏我的景。一路相安无事。然而或许是起得太早?或许是春的醇香让她“醉”得太深?还是觉得我的肩膀就是她毕生的放心靠山?我暗自思忖,且无端地猜测着、猜测着……不知不觉车到了该下的站点,叫醒老婆下了车。
我们按照事先规划的行程,一个一个的“拜访”。都是祖人,也不按辈分大小,该到的都到,只要不绕路就行。最先是继祖父,后到自己的母亲坟。每到一处,先清除杂草,四周砍个遍。再燃香烧纸,边烧边不停地念叨:“爷爷、婆婆,孙子看你们来了。但要记住,一定保佑晚辈平安、健康、发财、保佑家门兴旺!日后好排队给你们运钱”。到一处,做一通,说一气。然而世人都清楚,明明是空虚的寄托,为何后人还是死心眼的去做?不由让人想起春秋晋文公重耳,逃亡时日,介子推剜肉救主。因感恩不成,纵火逼“宫”,得了“寒时节”。两天不生烟火,是为感恩介子推。今天我们大年三十送灯,清明时节上坟挂青,也是为感恩我们的祖辈,父辈。生了我们,养了我们。永远是我们还不清的“情”债。只有用这种方式,表达子孙后代的虔诚。殊不知先辈创造的孝行礼节,竟然成为中华文明的积淀。如今我们看似无意义的举止,不是在作秀,而是”伟大”的传承。空也罢,实也罢,上行下效都将永远是不会过时的一道风景。当然我们在麻醉自己的同时,就应该想得更清楚。让活在当下的老人,不遭受白眼冷语,想吃饭有人做,病卧床有人护理。小时有膝下承欢,晚年有搀扶之乐。用眼前的笑声替代日后哭天喊地的眼泪;用今天的实在无愧灵前跪拜的虚伪。
春是美好的,尤其是家乡的春,美得更无从下笔。也许是胸中的墨迹太少,没能力去描绘。若是遇上文人墨客,随便闲扯几句,弄不好成千古垂文。自双亲过世后,回老家的次数少了,一切开始变得隔膜起来。那些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弯弯曲曲的沟壑溪流,砍柴攀爬过的陡岩峭壁……无论哪一处,怎么又不是自己成长的处女地?为了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不得不打包行李,背离世袭的故土。
春再美,终有红尘殆尽的时日;人再伟大,终将会成为历史。时过境迁,青山未改。乡情乡音将永远定格在生命的记忆中!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